花蓮區農業專訊--原住民辛香料山胡椒之利用與繁殖--02
山胡椒栽培情況與問題
目前宜花地區內有少量栽培生產的地區為花蓮的萬榮紅葉部落、卓溪立山部落,宜蘭則有大同崙埤部落等,大部分山胡椒來源來自於野外植株採集,人工栽培的專業農戶不多,多數農戶的種苗來源為野外採集的實生苗,取自於燒墾過的林地。花蓮萬榮紅葉部落的太魯閣族在原本栽培箭竹的區域,砍伐整地後火耕燒墾,一個月後可見野生山胡椒幼苗,將幼苗小心移置黑色軟盆,培育一段時間後再移植到欲栽培的區域,移植過程若是造成根部傷害,容易造成幼苗折損。
一般種植兩年可以穩定採收果實,採取粗放管理,並無施用肥料與農藥,採收方式為直接剪下帶有果實的側枝,裝入布袋內,再運送至山下,以人工方式將果實於枝條上剝除。大約採收3-5年,樹勢開始衰弱,結果量開始下降,便會砍伐植株進行更新種植。此種栽培方式取自於野外,無法提供穩定的種苗來源,加上移植時會造成損失,故本場著重於種苗繁殖問題,研究扦插、嫁接、播種等繁殖方式,利於山胡椒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進行機能性相關研究,提升山胡椒的利用價值。
無性繁殖技術之研究
無性繁殖中扦插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並可確認雌雄株,效率高且花費較低。本場測試扦插,以不同濃度NAA溶液浸泡枝條1小時,結果顯示較低濃度的NAA之新芽生長數較多,隨著濃度的增加而減少,共有1000ppm、500ppm、200ppm、100ppm的處理,以100ppm之新芽數較多,1000ppm之新芽數最少,顯示NAA之濃度過高無助於枝條之生長,且所有的處理最後皆無發根,僅有癒合組織。顯示山胡椒具有潛在性難發根之問題。
嫁接亦為無性繁殖方式的一種,施行方式較為複雜,需要有良好的根砧與接穗,以及良好的嫁接技巧。本場測試嫁接結果,接穗可以順利生長出新芽,但傷口容易感染,造成植株死亡,需要注意清潔消毒。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其他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抗青枯病番茄品系篩選初探.pdf114/10/0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綠色照顧暨莓食料理研習114/10/02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東方果實蠅誘殺防治技巧簡介114/10/0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9期-------------綠竹筍生產省工栽培一貫化機械推動計畫觀摩會114/09/26
- 花改場--有辣有香伍告讚-加工鮮食兩用辣椒新品種「友辛」與「友香」發表會114/09/17
- 花改場--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