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樹豆栽培與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中心引種樹豆簡介--02
樹豆栽培模式
在花蓮常見的慣行栽培模式,是將樹豆以直播或育苗(播種後約1-2週可移植)的方式,在每年3-4月春季期間定植於田間,最早約於同年10月中下旬出現花芽,有些則要11月下旬才可見花芽,約在隔年1-2月之間採收,植株從播種至採收,於田間約需8-10個月,栽培時間甚長。樹豆盛花期大約2-4週,但由於無限生長的特性,開花期間花序末端會不斷生長出新的花芽,最終會形成花蕾、花、綠莢、成熟莢多代同堂、共同存在的狀況,並在接近成熟期時呈現些微落葉性。樹豆植株不耐淹水,慣行栽培模式在生長期間容易遭逢梅雨、颱風等災害影響收成,同時枝條也較軟脆不抗風,常需立支柱避免植株傾倒,額外增加相關人力成本,且易受萎凋病侵襲死亡而使田間缺株,故此種栽培方式雖粗放且管理容易,但一年一收的模式及栽培過程的風險非常高。
樹豆常見品種、採收與栽培現況與改善方向
目前各地方常見的樹豆主要是自行留種的地方品種,而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為提供農友高產、成熟期較為一致的樹豆進行栽培,推出樹豆`台東1號´、 `台東2號´及`台東3號´,是目前在國內經育種選拔之品種。
一般認為樹豆屬於短日照植物,需有較短的日照時數才能誘導其開花,因此樹豆在臺灣約於年底開花,至隔年春季為採收期,通常在開花末期漸漸落葉時,以人力分次摘取成熟莢,或是以全株砍伐的方式採收樹豆成熟莢,在成熟期的樹豆主幹通常已木質化,農民常需以輔以電鋸採收,再加上株高株幅通常大於兩公尺,故採收的時間和人力耗費相當高。另外,因為樹豆的常異交特性,長年下來容易使品種混雜,導致成熟期不一,需分多次採收,人力成本更是高昂。以傳統採收為例,一分地種植行株距2公尺×2公尺,約有200株,一日8小時以4名人力進行採收工作(僅含鋸斷枝條、田間簡易包裝搬運等,不包含後續田間整理、烘乾、去殼脫莢、種子採後處理調製及選別包裝等),約需要3-5日。若在花蓮栽培,採收期較容易遇到雨水,此時則必須搶收或延後採收時間,潮溼的天氣可能導致豆莢或豆子本身發霉,若延後採收,樹豆則容易因過熟而裂莢,造成損失,搶收則需要大量的人力調配,在缺乏農業人力的情況下有其困難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1期-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 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1/15
- 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0/15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9期-歡送豆豆回嘉去113/09/16
- 即食夯樹豆,輕鬆好上桌113/09/12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11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