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2期 - 葡萄產業介紹及機能性成分研發趨勢
作者:林孟均
公佈日期:112 年 06 月 29 日
葡萄(Vitis spp.)為葡萄科(Vitaceae)作物的統稱,屬於多年生溫帶落葉藤本果樹,根據國際農糧組織 (FAO) 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葡萄產量逾7,600萬公噸,稱得上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全球產出的葡萄,大約有71%用來釀酒,27%作為鮮食使用,2%則作為乾果食用,其中又以食用歷史較為悠久的中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為前三大生產國。
臺灣的葡萄種植最早紀錄始於清朝康熙12年(西元1673年),迄今已有350年以上的歷史,於日治時代起開始經濟化小量栽培,因應釀酒需求,1955年由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開始推廣栽植釀酒用葡萄,1960年代後農民才開始種植鮮食用葡萄,直至今日臺灣的葡萄透過產期調節、採後貯藏技術的進步及農民的辛勤努力下,幾乎可全年供應,產期調節以一年兩收的夏果(6月中旬~8月上旬)及冬果(12月上旬~1月上旬)與一年一收的春果(3~5月)或秋果(9月~11月)為主要模式。根據2021年農業統計年報指出,臺灣葡萄年產量逾6萬7千公噸以上,總產值達新臺幣59億元以上,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果樹,主要栽培品種以鮮食的「巨峰」葡萄為主(圖一),種植比率高達99%,其次為「金香」葡萄、「義大利」葡萄及「黑后」葡萄等品種。全國的「巨峰」葡萄栽培以彰化縣溪湖鎮及大村鄉;苗栗縣卓蘭鎮;臺中市新社區及南投縣信義鄉都是葡萄的主要產地(圖二)。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葡萄 > 葡萄-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園藝活動對高齡者的效益評估─以「茶樹精油洗手慕斯及毬果聖誕樹DIY」活動為例114/10/27
- 高齡者綠色照顧《食農教育》活動案例介紹114/10/27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114年本場辦理農民學院課程及時間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人事異動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2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1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頒獎典禮盛大舉行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恭喜本場傅仰人副場長與莊浚釗分場長榮退114/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