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樹豆省工機械栽培介紹--02
多方嘗試解決問題
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機械化,但就像樹豆這個作物的名稱,它是一年或多年生的矮灌木,慣行栽培採較大的行株距,播種後直至隔年2月左右收穫時,株高甚至可超過2公尺,主莖直徑最粗超過8公分,並不適合機械採收,因此,樹豆機械採收的部份需經審慎的評估及試驗。
花蓮場研究人員二年前開始嘗試透過改變樹豆的播種期及栽培密度來調整樹豆的植株型態,以利雜糧聯合收穫機收穫,並持續於「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執行計畫研究解決方法,經本場試驗比較不同的栽培密度及播種期,發現在7月中旬後播種,行株距60公分×24公分以下時,樹豆株高能在2公尺以下,植株主莖直徑平均小於2.5公分,相較傳統的栽培方式,更適合雜糧聯合收穫機採收,另考量樹豆不耐淹,也可搭配播種機作畦栽培。一般人力收穫1人每日僅能收穫0.02公頃,花蓮場導入雜糧聯合收穫機採收的樹豆單人作業可達每日1.2公頃收穫量,單就採收而言,田間作業效率上提高了60倍。此外,相較傳統人力以機械採收,雜糧聯合收穫機出料時已是脫粒好之樹豆,傳統人力採收豆莢後,尚需經人工以小型脫粒機進行脫粒作業,機械採收具多重效益。如以採收時間比較,每公頃需6名工人以7-10日採收,再加上2名工人脫粒2日,機械化採收後,每公頃採收脫粒1日即可,減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每公頃淨收益增加近1萬元。
栽培期的調整及機械化的管理,相較傳統人工栽培所需時間減少3-4個月,可管理的田區增加了10倍,能有效增加樹豆農友的整體收入。
除了機械採收,花蓮場配合機械採收所需導入機械播種與本場自行研發之「豆豆跑步機」作為樹豆分級篩選,讓樹豆產業全程機械化,省工效益大幅提升。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全果利用機械設備再升級 省工效益可達2倍以上113/11/08
- 花改場--柚有新法寶!文旦全果皆可應用113/10/08
- 即食夯樹豆,輕鬆好上桌113/09/12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81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