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晚上補個光,宜蘭溫室番茄早收又增產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因應宜蘭冬季低光不利溫室番茄生產問題,運用國產燈具規劃低成本之「株間高效補光」模式,可提早5天採收溫室大果番茄,並提高冬春季產量達27%,開創在地番茄高產模式契機。
宜蘭素有雨都之稱,尤其冬季降雨更是大大困擾當地的農業生產。雖然在農業部等政府部門協助之下,積極推動設施栽培以解決降雨問題,但冬季低光環境,卻仍然困擾著農友們。
花蓮農改場自110年起積極協助改善宜蘭當地冬季低光導致溫室內蔬菜徒長,致產量受限、品質不良等問題,並針對在地設施番茄經常使用的塑膠布簡易錏管設施,研發成本較低,補光效率較高,輕量易架設之「株間補光」模式。
番茄植株在溫室內都採用立體式棚架栽培,在溫室內像一面面的綠牆,用頂部補光容易補不均勻,尤其下位葉片會被遮住吃不到光,光線利用較差,所以花蓮農改場採用「株間補光」模式,在番茄綠牆腰間設置LED燈管,讓條狀的光源均勻地照在番茄植株的中下位葉片。因為距離近,不需要太高瓦數就可獲得補光效果,省電又節能。而且利用LED燈管,因為發光能效高又不會產生高溫,用在株間補光即使碰觸到葉片,也不會因為高溫造成負面影響。
花蓮農改場表示,為符合宜蘭溫室番茄常用的塑膠布簡易錏管設施需求,規劃設計之初即考慮需可架設在簡易設施的錏管上,因此輕量、容易組裝是首要條件,另考量簡易設施遇颱風須定期拆除部件以防颱,因此可自行組裝、拆卸,甚至自行採購零件更換也是重點,因此導入國產燈具及控制硬體,設計出農友可自行採購零件、依溫室需求組裝之株間補光模組,包含LED燈管、吊掛架等,均可自行採購元件組裝,因為沒有採用專業植物補光燈具及控制元件,整體非常輕量,對溫室錏管承重負擔小。
花蓮農改場表示,經2年測試評估後,「株間補光」模式在宜蘭冬季番茄生長期每天晚上6-10點補光4小時,大果番茄開花可提早5-10天,採收也可提早5天,對於番茄提早上市非常有幫助;而在產量方面,以宜蘭大果番茄採收品質較佳的1-3月間計算,112年試驗結果,未補光的番茄產量為每分地5,287公斤,而夜間補光的番茄產量為每分地6,710公斤,產量增加27%,十分可觀。
花蓮農改場表示,利用LED燈管之「株間補光」模式,可搭配各式自動控制系統,從簡易的定時器控制,到複雜的智慧控制系統均可。該場導入國產遠端智慧控制系統,不但可遠端監測溫室內的溫濕度跟光線狀況,更可在外地運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調控LED燈的設定跟開閉,對溫室生產者時間運用更有彈性,在外地送貨也可遠端控制補光系統。
花蓮農改場表示,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農業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公司,可評估需求導入利用,包括手機遠端監測、控制等,讓農友出門也可遙控溫室補光系統,生產更有彈性。
♦「株間補光」小檔案:
一般人工補充光照多為由上往下照射,就如家用吸頂燈或路燈,光源離植株較遠,要維持植物表面足夠光強度須提高功率,耗電量高。尤其番茄等垂直棚架栽培作物,中下位葉片受光不良。「株間照明」是將光源直接設置在植株旁邊,因為離植株較近,較低功率即可達到相同光強度,耗電量低又節能,而且中下位葉可均勻受光,增加補光效率。LED燈發熱較低,不怕高熱影響旁邊莖葉生長,是理想的株間補光光源。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其他農業機電
- 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第1年/全程4年) 113/10/23
- 人工智慧於農業領域的應用113/10/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1113/10/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西瓜發生斑點及裂瓜 本場召開講習會防範二期作西瓜生產113/09/25
- 歐洲番茄新品種之演進.pdf113/09/09
- 彩色甜椒適當採收期與短期貯藏之概述113/09/08
- 番茄抗晚疫病分子標誌.pdf113/08/09
- 利用中和後亞磷酸溶液防治馬鈴薯及番茄晚疫病.pdf1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