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來自部落的嗆辣滋味-火蔥--06
•三方齊力為火蔥
讓人了解原民的火辣
火蔥這種原民的代表性作物,色彩鮮明、滋味獨特,非常值得向外推廣,讓人親自一嚐,並了解原民飲食中火辣的一面。
只不過問題是,火蔥對栽培環境的要求高、產量遲遲無法打開。
針對這種情況,花蓮區農改場以跨課室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繁殖、病蟲害以及機能性研究,希望能提高產量,同時也希望找出更多的機能性,來為火蔥來加值。
一個變好幾個 繁殖倍率增
提高產量是為首要之急。
研究員陳季呈對於球根花卉繁殖頗為熟悉,鱗莖類的花卉例如孤挺花、金花石蒜等常以種球切割來進行無性繁殖。「火蔥也屬於鱗莖類,種球雖小,應該也能通過切割方式來提高繁殖倍率。」她靈機一動,將1個種球分別切割成2等分、4等分、6等分來嘗試,並調整最佳的培養方式。
切割之後成效不錯,後續幾乎每片都有長出子球來。也就是說,切成2片會長出2顆子球;切成6片會長出6顆子球。不過她建議,最好就切割為2片或4片,因為火蔥的種球小,再多可能容易出現腐爛。
另外,切割後的培養溫度也很重要,最好放在25℃以下,陰涼且乾淨的地方來培養比較好,環境溫度過高或太髒,火蔥種球便容易出現腐爛。
所以說,若是切成4片,就可以變成4顆子球耶!可說提高了火蔥4倍的繁殖速度。未來可望成為這種獨特原民作物,加快繁殖速度的利器。
而後續的子球的養成,以及與種植環境的條件搭配,則是有待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
解決枯葉問題 對症防治
「哎,老一輩時的火蔥很好種,沒什麼病蟲害;但近年來卻容易出現提早枯葉的情況,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對於田間狀況,火蔥農友陳志明表示,大家都搞不清楚為什麼,希望研究人員可以幫忙找出解方。
於是,植保研究室每個月皆前往月眉進行病蟲害調查,並一一與農友訪談,發現在冬天時田間出現農友所說的葉斑、葉枯情況,很可能是病原菌造成的危害。
經過多點採樣攜回實驗室做進一步檢驗,並完成柯霍氏法則試驗後,鑑定為炭疽病菌造成的危害;此外,針對田裡生長不良的植株,也與中興大學和亞洲大學的教授們合作研究,共同確認是否有線蟲或病毒感染?結果驗出特定病毒,推論可能是因為長久以來農友自行採種留種有關。
除了上述病害之外,火蔥其實也有蟲蟲危機,且不同田區的蟲害種類與嚴重程度也有所差異:部分田區蔥潛蠅嚴重,有的則是蔥薊馬猖獗,而有些田則有根蟎危害。在研究人員與農友個別討論後,發現部分農友本來以為是紅蜘蛛、白粉病的危害,實際上是誤會一場。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小米栽培管理班 傳承卓清部落農耕文化114/09/17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4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3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2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1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5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4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3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2114/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