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2
作者:劉興榮;孫正華;黃懷瑩;邱晨
公佈日期:114 年 07 月 28 日
布農族的血液
花蓮區農改場除了協助保種之外,同時也以技術輔導了兩位阿之寶「東部保種行動」的族人,他們分別是:古風部落的昆帝夫,他主要想要保留下之前布農族的小米栽種傳統;清水部落的田國政、吳玉蘭夫婦,已經有著布農族小米的古老品系,但有心再為小米保種盡份心力。
「我聽過有人這麼說,只要小米回來,部落的文化、語言都會跟著回來!」布農族青農昆帝夫,返鄉之後以種植苦茶為主,而等到他站穩腳步之後,開始思索部落的傳統文化。
儘管小米對他而言,只剩一段小時候的記憶而已,但在身體裡布農族的血液還是喚醒了他。
是農夫也是布農族
「我聽到不少文史工作者,談論小米對部落傳統的重要性,這些話都進到了我心裡。」這些言論促成了他回頭尋找傳統的契機,而且他後來更發現到,自己可以做的,或許會比這些文史工作者來得更加實際許多。
因為他是農夫、同時也是布農族,可以實際地進行種植及保種工作。「要先設法保留下種子,才好談及其他,以及後面的文化。」
於是昆帝夫加入保種行列,要先把小米種下、把種原保留下來,這樣文化才會慢慢回來,也才有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小米與布農族的關係,「這樣子的文化會更有意義!」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其他
延伸閱讀
- 園藝活動對高齡者的效益評估─以「茶樹精油洗手慕斯及毬果聖誕樹DIY」活動為例114/10/27
- 高齡者綠色照顧《食農教育》活動案例介紹114/10/27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114年本場辦理農民學院課程及時間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人事異動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2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1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頒獎典禮盛大舉行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恭喜本場傅仰人副場長與莊浚釗分場長榮退114/10/16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