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暗夜中的照路人-埔里分場生態調查
文圖/ 藍玄錦、鄧執庸、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
「日頭暗尋無路,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低低落」這首兒時膾炙人口的童謠,歌詞中的火金姑就是常稱的螢火蟲。螢火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其對生態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其減少或消失可能暗示著環境的變化,如土地開發、光污染、農藥使用、水質污染及降雨量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螢火蟲數量下降。因此螢火蟲的存在,不僅美化了自然,也反映了生態健康狀況。
本場埔里分場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海拔約650m 的丘陵台地上。場區周邊環境為農地及次生林等鑲嵌的環境,每年3-5 月的夜間,可觀察到大量的螢火蟲。調查發現,此處螢火蟲為黑翅螢火蟲(Absconditacerata), 屬陸生螢火蟲。113 年草地區的黑翅螢火蟲數量經面積加成計算後為10,908 隻, 相較110 年的15,618 隻, 減少了30.16%。樹林區則為5,844 隻, 相較110 年的4,614 隻則上升26.65%。於此三年間,場內農耕範圍無太大變化,試驗栽培管理模式亦無變動,與其數量變化無太大關聯性。比較兩年的氣候差異結果顯示,110 年1-4 月降雨量為90.5mm,113 年同期則為257.5mm。陸生螢火蟲的幼蟲多生活在潮濕的環境,如落葉層、土壤或苔蘚中,並以小型無脊椎動物( 如蝸牛、蚯蚓) 為食。適量的降雨有助保持土壤濕潤,讓幼蟲能順利生長。但降雨過多,可能導致土壤過於潮濕甚至淹水,影響幼蟲的活動與存活。分場的樹林區係以土肉桂為主要樹種,樹齡皆20 年以上,枝葉茂密,在大量降雨時其對雨水具有極佳的緩衝能力,且林下植被相周年並無太大變動,而草地區會定期進行除草,相較於樹林區,其植被對強降雨的緩衝能力較差。此外,近年鄉公所為場區周邊住戶夜間出入安全,於草地區外圍的農路新設路燈,上述皆可能是造成螢火蟲族群變動的原因。
人類活動及農業生產與生態息息相關,生態調查的結果及其變動原因,都需長期觀測並累積資訊才能釐清。後續本場亦會持續進行長期生態監測,相關調查資料皆可作為生態變化、環境變化、人為活動及農業生產相關性議題及操作調整的參考依據。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政策宣導~前瞻基礎水環境建設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政策宣導~前瞻基礎城鄉建設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本場廣告訊息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106年7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最新訊息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新竹關西李記醬園新廠開幕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三秒變專家!在家照顧蝴蝶蘭好簡單 栽培管理全攻略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陸穀人家創意巧思伴手米趣味上市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水稻田雜草防除-芒稷1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