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
繼112年成功研發白頭韭菜作畦機,本場今年於5月8日再度召開白頭韭菜省工機械觀摩會,這次除了作畦機,還新增加移植機以及多功能田間管理等省工機械的發表,一次解決農友種植白頭韭菜人力不足的困境。
本場轄區花蓮縣吉安鄉有四寶-芋、稻、韭、龍,其中韭菜及龍鬚菜在臺北拍賣市場極受歡迎,白頭韭菜更是吉安鄉的特色作物。傳統栽培白頭韭菜,需要製作垂直角度的大小溝畦,耗費許多工時成本,更糟糕的是近年農村高齡化,會挖掘這樣特殊的溝畦也僅剩下4人,因此種植機械化刻不容緩。
本場特別為地方農友設計「白頭韭菜一貫化機械作業流程」,依據栽培流程-整地、作畦、移植及管理,設計相應的機械。作畦機以單向縱走溝渠作畦,取代傳統綜合交錯的模式,每分地僅需要1.6小時,相較人力每分地32小時,效率提高20倍、成本降低4倍。
移植機則為乘坐式作業輕鬆省力,且以電力驅動無廢氣、無震動,履帶於田間移動靈活好操控。作業模式為先打洞後移植,不但讓移植效率提高,行株距也標準規格化。本機作業每分地2小時,相較人工7小時,效率提高3.5倍、成本降低4倍,另外韭菜存活率超過95%,和人工相較沒有差異。
多功能田間管理機以高架式長噴桿施藥車為主要動力,可執行木屑撒佈、施肥、噴藥及採收運輸等多項功能,其中木屑撒佈為本場設計的裝置,附掛於該機械後面,可載運0.4立方公尺的木屑,並撒佈於韭菜溝畦內,木屑撒佈量可依閘門開度調整。
農機研究室林易樺助研員表示,白頭韭菜作畦機已成功技術移轉,今年再發表其他2項新機械,也歡迎農友給予意見回饋。其中關於採收後續問題,包括採收時的不便,以及清洗人力不足等,未來亦將朝向機械化方向,研發韭菜收割機及清洗揀選設備。
觀摩會當天現場本場楊大吉場長也親自示範移植機操作,他也向大家分享移植應注意事項。包括韭菜苗根部的育苗土要保持濕度,這樣移植取苗的時候較方便完整取出移植,而田區土壤則以乾燥為宜,以利移植機構插植韭菜苗入土。他也表示目前木屑撒佈還在調適中,建議未來朝向點狀撒佈以節省木屑資材。
「白頭韭菜曾經是吉安的驕傲,在過去運銷金額最多的時候可達上億,我們希望能再創輝煌!」吉安鄉農會張德奇總幹事因為白頭韭菜種植面積持續萎縮,因此他特別委託本場為農友研發新的栽培機械,並表示不需要農友購買,農會將成立農業團,採購農友所需要的機械,協助農友以機械取代人力來完成田間工作。
觀摩會現場各農友踴躍提問,包括木屑替代資材、平畦栽培可行性,以及選別清洗機械等問題。種植韭菜30 年經驗的曾永金班長反應缺工嚴重,甚至採收、挑選都找不到人,他也表示韭菜積水容易腐爛,因此建議作畦要注意排水問題。本場將歸納農友意見,持續改善現有機械,同時研發更有利於農友的自動化設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加工最重要的一哩路 瑞穗鄉農會推廣大樓暨文旦加工廠落成啟用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大同四南坡地農業 種綠肥避連作、保肥力114/06/05
- 花改場--氣溫漸高 慎防青蔥甜菜夜蛾114/06/04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114/05/13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 花改場--逆轉缺工讓吉安韭菜「長長韭韭」1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