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花改場辦理樹皮布研習 助力豐濱鄉族人拓展植物應用
為輔導原民農產業及在地植物應用,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9月17日,假光織屋舉辦原住民行動學堂「豐濱鄉植物樹皮布工藝手作課程」,現瑒有新社、貓公、港口、靜浦等部落族人,也吸引台東長濱族人共襄盛舉。與會者表示課程內容實用,有助於提升豐濱鄉族人對在地植物資源應用能力,創造傳統植物附加價值。
花蓮農改場葉育晢秘書致詞表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除了致力於原民作物保種研究,近年來執行「找回原力綱要計畫」已將研究觸角延伸至原民傳統釀酒、纖維植物領域,致力於保種、加工及加值輔導。傳統作物是部落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隨著農耕技術和種源逐漸流失,文化也面臨斷層危機。透過科研力量,建立完整的保種技術和保種圃,不僅成功協助部落作物延續生命,更讓珍貴的文化記憶得以保存。本次活動的初衷,也是希望傳承部落文化及智慧,藉由在地工藝師的經驗分享,傳授族人纖維運用技術,發掘大自然植物的應用價值,進而提升部落特色產業的永續發展。
豐濱鄉位於東海岸線,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傳統上以農業、漁業為主要經濟活動,此外也是充滿著藝術氣息之鄉鎮。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耕地面積少,又受近海氣候影響,發展作物種類受限,影響居民生活維繫及產業發展。農友在既有農產品生產外,也期望能協助發展其他領域可能性,學習運用在地豐沛的植物資源,研發具特色工藝產品,除能開拓額外收入亦能活化農田,提升豐濱鄉特色產業發展。
本次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在部落深耕多年的光織屋藝術家,其中杜瓦克.都耀竹藤編創作者更是部落族人。兩位講師,深知部落傳統植物文化、生活用途及開發應用知識,也經常舉辦研習,讓外地學員認識在地植物及應用價值,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本次課程與講師精心規劃,內容著重實作教學,希望讓族人做中學、學中做。
課程既紮實又易學,排除艱深理論內容,為了讓族人具系統性學習,從植物認識、採集、處理、成品到分享成果,且過程中有講師陪伴,適合入門學習者。本次內容包含在地植物的纖維運用及樹皮布文化介紹、植物生態環境巡禮與田野採集、構樹的樹皮布及其他工藝處理工序、樹皮布製作、作品賞析及心得分享等。
本次課程內容引起族人熱烈迴響,課程進行沒有冷場,尤其是樹皮布製作,吸引族人興趣,至下課仍意猶未盡,到了作品賞析及分享,更把學習氣氛帶到最高潮。未來期盼族人能結合植物應用智慧,創造獨特新產品,促進傳承豐濱鄉工藝文化。結訓後族人倘有任何問題,除了隨時與講師保持連繫外,花蓮農改場也會扮演好堅強的輔導後盾及轉介角色,同時持續推動在地農業知識推廣與技術輔導,推動原鄉特色產業永續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林業類 > 林產利用 > 林產利用-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從農田到課堂:桃園市永福國小的智慧農業之旅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2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1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季食開始-12月-甘藍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本場113年試驗農場開放參觀日活動~智慧耕永續 幸福樂食農~活動圓滿成功114/11/13
- 花改場--走進部落,看見永續:國際研討會聚焦臺灣原鄉農業114/11/12
- 花改場--走進有機茶園與果園 外國青農體驗花蓮農業多元風貌114/11/12
- 花改場--花改場開辦山蘇學堂 啟動佳民部落綠金產業升級114/11/1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6期-------------政策宣導~接獲自稱客服的來電 要小心114/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