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原鄉田間到餐桌:赤小豆的文化價值與應用
作者:唐愷良;林煜恒;王智群
公佈日期:114 年 11 月 24 日
文圖/ 唐愷良、林煜恒、王智群
赤小豆(Vigna umbellate) 又稱米豆、紅豇豆,是豆科一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外型與紅豆相似,但果實略為細長。赤小豆生命力強韌,耐旱、耐貧瘠、抗病蟲害,是山地旱作與友善農業中的理想作物。
赤小豆於秋末開花、冬季結莢。果莢曬乾後輕輕拍打即裂開,豆粒便脫殼而出。種皮色澤略有差異,顏色從淺綠到棕色不等。雖然顆粒微小、採收不易,卻是原住民族群珍視的傳統作物。布農族人視赤小豆為可恢復體力的豆子。族人習慣將赤小豆煮水或熬湯飲用,出門工作前喝上一碗,便能快速恢復體力、精神飽滿地投入一天的勞動。赤小豆也是賽德克族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傳統食材。族人以赤小豆與糯米共煮成紅豆糯米飯,這道看似簡單的料理,承載著對貴賓、婚慶與豐收的祝福。傳統吃法為「以手成團」,用手抓飯搓揉成圓球入口,越捏越香、越嚼越Q。
近年來,隨著原鄉作物在地保種與飲食文化保存的推動,赤小豆重新受到關注。本場致力於中部地區原住民族群珍貴作物的在地保種與農業人才培訓工作,透過科學研究與傳統知識的結合,讓土地的味道重回餐桌,也讓族群的故事被看見。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荔枝採後管理助產能升級 穩定荔枝生產與品質114/11/24
- 青年農民知能提升教育訓練-農業智能管理課程紀實114/11/24
- 香菜奇幻世界啟航!亮相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114/11/24
- 114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 彰化好米全國有名114/11/24
-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參展紀實114/11/24
- 微生物助攻-蔬菜耐逆有新招記者會紀實114/11/24
- 胡麻採收不用再靠苦工!低落粒新品種「臺南2號」機械採收示範114/11/21
- 推動蘆筍產業機械化 臺南農改場與東勢農友共創省工新局114/11/18
- 強化抗病與逆境適應力 臺南農改場打造設施瓜果施韌性栽培新典範114/11/15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從農田到課堂:桃園市永福國小的智慧農業之旅114/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