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7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64
農業知識家
何謂過漁現象
發問者:二姊
發問日期:2008年08月29日
10596
0
54 人評價
請問什麼是過漁現象
本篇討論
6 則
入門級會員
Lillian 發表於 2010/05/18
漁具設備不斷改進,漁業科技也不斷發達,抓魚不再像以前那樣人工化了,魚仔拼命抓價錢拼命低不打緊,只是魚越抓越少、越抓越小,套句專家學者的話,這叫「全球過漁現象」。
0
(1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Gary 發表於 2010/05/18
過漁現象科學家預測如果饕客繼續追逐價廉味美的海鮮。到了二○四八年人類將無魚可吃
魚線的盡頭,有黑鮪、旗魚、龍蝦、石斑等豐富的海洋資源?或只剩下泥沙、小蟲?
「魚線的盡頭」紀錄片,宛如「海洋版」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魚線的盡頭,有黑鮪、旗魚、龍蝦、石斑等豐富的海洋資源?或只剩下泥沙、小蟲?
「魚線的盡頭」紀錄片,宛如「海洋版」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0
(8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霓霓 發表於 2010/05/18
過漁的情況造成生態失衡,全世界各大洋的漁獲物組成平均,每年10年下降0.1個營養位階,也就是高營養位階的大型魚減少,小型浮魚增多,因為小型魚的生命週期比較不穩定,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所以生存率反而較低,以前我們都說要放生小魚只捕大魚,結果發現這種只捕大魚的過漁行為,就是造成沙丁魚數量銳減的主因,這種人為貪婪的過漁行徑,造成漁種族群間的失衡。
0
(8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正瑞 發表於 2008/11/21
過漁(overfishing)。在50、60年代,水產品供應的量是人口成長率的三倍,漁民因而認為,只要有更多的漁船、更多的漁網,就會有更多的收入。海洋漁業的撈捕量在1991年就包含了85%的魚、5%的甲殼類、10%的軟體動物。魚類捕獲量的成長掩飾了資源枯竭和物種的消失,事實上,有70%的漁產是遭到過度捕撈的。雖然海洋漁獲量在20世紀中有顯著成長,但其速度已漸趨緩慢。以秘魯為例,1970年代捕獲量為世界之冠的「秘魯鯷魚」,三年之內產量自1200萬/年跌到200萬/年,當時固然受到了聖嬰現象影響,但無以置疑的,過漁現象已為秘魯漁業帶來了極大的創傷。除了過漁,另一個重要的環境影響是意外捕獲(bycatch),漁民殘殺拋棄大量不要的魚種,最惡名昭彰非流刺網莫屬。海洋機關單位的經營策略之一,就是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也就是決定可撈捕的最大量,針對區域性補魚的固定魚群數量及可撈捕之量做估計,希望能達到經營管理的目標。
1
(1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1/01/27
VERY GOOD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08/08/29
根據估算,全球海洋每年之初級生產力約合二百八十億噸碳,而目前全世界人口每年約需五十億噸食物,雖然海洋之初級生產力並不能全部為人類直接利用,但是若能善加利用,確實可以解決一部份的人類糧食問題。談到了糧食問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大問題:過漁(overfishing)。在50、60年代,水產品供應的量是人口成長率的三倍,漁民因而認為,只要有更多的漁船、更多的漁網,就會有更多的收入。海洋漁業的撈捕量在1991年就包含了85%的魚、5%的甲殼類、10%的軟體動物。魚類捕獲量的成長掩飾了資源枯竭和物種的消失,事實上,有70%的漁產是遭到過度捕撈的。雖然海洋漁獲量在20世紀中有顯著成長,但其速度已漸趨緩慢。以秘魯為例,1970年代捕獲量為世界之冠的「秘魯鯷魚」,三年之內產量自1200萬/年跌到200萬/年,當時固然受到了聖嬰現象影響,但無以置疑的,過漁現象已為秘魯漁業帶來了極大的創傷。除了過漁,另一個重要的環境影響是意外捕獲(bycatch),漁民殘殺拋棄大量不要的魚種,最惡名昭彰非流刺網莫屬。海洋機關單位的經營策略之一,就是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也就是決定可撈捕的最大量,針對區域性補魚的固定魚群數量及可撈捕之量做估計,希望能達到經營管理的目標。
早期台灣經濟一直以成長優先,在此種政策之下,台灣漁業一直以增
產為目標,採自由開放的原則任由業者打拚,業者侷限於資金技術及對世
界潮流與環境變化評量能力,難作大刀闊斧之改革。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發
展,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海洋成為污水廢物排放的最終去向,以致沿近每
漁業資源減少。台灣漁船筏數量過多,漁業生產技術設備不斷進步更新;
大量撈捕造成過漁現象。資源量減少,漁民漁獲不佳收益降低,更以各種
違規不當方法捕魚增加漁獲,形成了惡性循環、資源破壞更加嚴重。
參考資料
http://eeweb.gcc.ntu.edu.tw/eecircle/topic/topic_80_2.htm及http://www.fa.gov.tw/tfb8/tfb8a/tfb812ac.htm
早期台灣經濟一直以成長優先,在此種政策之下,台灣漁業一直以增
產為目標,採自由開放的原則任由業者打拚,業者侷限於資金技術及對世
界潮流與環境變化評量能力,難作大刀闊斧之改革。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發
展,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海洋成為污水廢物排放的最終去向,以致沿近每
漁業資源減少。台灣漁船筏數量過多,漁業生產技術設備不斷進步更新;
大量撈捕造成過漁現象。資源量減少,漁民漁獲不佳收益降低,更以各種
違規不當方法捕魚增加漁獲,形成了惡性循環、資源破壞更加嚴重。
參考資料
http://eeweb.gcc.ntu.edu.tw/eecircle/topic/topic_80_2.htm及http://www.fa.gov.tw/tfb8/tfb8a/tfb812ac.htm
2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Klein 發表於 2014/06/11
謝謝您的指教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Lillian 發表於 2010/05/18
漁具設備不斷改進,漁業科技也不斷發達,抓魚不再像以前那樣人工化了,魚仔拼命抓價錢拼命低不打緊,只是魚越抓越少、越抓越小,套句專家學者的話,這叫「全球過漁現象」。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解決蒜頭過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