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海線作物新選擇~省工節水的小麥
作者:林錦宏;林訓仕;
公佈日期:104 年 01 月 16 日
海線作物新選擇~省工節水的小麥
為配合再生稻田區轉(契)作進口替代作物之政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月15日(星期四)上午10點20分於大甲區西岐國小後方黃正東農友契作田舉開「小麥栽培技術示範推廣觀摩會」,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林學詩場長、農糧署中區分署林美瑄分署長與大甲區農會劉政文總幹事共同主持。現場吸引對小麥栽培有興趣的農民近150人前來參加,現場反應熱烈。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因為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麵粉製品已成為米飯以外的另一項主食,臺灣每年進口110萬公噸小麥供製麵粉相關產品,103年國產小麥產量約1,150公噸,自給率僅千分之一,未來希望藉由推廣小麥種植,生產在地、新鮮、安全的國產小麥。
在臺灣,小麥多採撒播種植,每分地撒種12-15公斤,播種初期適當水分則有助種子萌芽,為避免濕害影響產量,建議於田區四周開設寬30公分,深約15公分環溝,大面積田區則可增開條溝促進排水。本次示範栽培田區則採水稻-綠肥大豆-小麥輪作,於一期水稻收穫後撒播綠肥大豆,在小麥種植前將綠肥翻耕入土增加土壤肥力,並於11月上旬撒播小麥,栽培期間僅濕潤灌水2次,且未施用化學肥料及病蟲草害防治藥劑,成熟後採收與乾燥亦可與水稻機具共用,不需額外添購農機具,實屬方便、省工、低成本作物。
本次示範田區小麥已達開花、充實期,生育狀況良好,相信未來小麥將是再生稻區或沿海地區轉作雜糧作物最佳選擇之一。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麥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