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果樹-香蕉
香蕉屬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Eumusa)。種類繁多,可供食用、藥用及觀賞。香蕉一詞為全國民間通稱,專指食用之蕉果而言,福州俗稱芭蕉果,一般文獻通稱為芭蕉或甘蕉。據曹叔雅異物誌所載:「芭蕉結實,其反赤如火,其內甜如蜜,四五枚可飽,餘味猶存人間,故名甘蕉」。香蕉性喜高溫多濕,畏寒,一般咸認最早發源於東南亞之熱帶雨林區,以後傳播至世界其他各地。至於何時傳入中國,今日已無法確定;但甘蕉之名,早於公元3世紀即見於嵇舍之南方草木狀,其文曰:「甘蕉望之如樹林,大者一圍餘,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二尺許,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莖末百餘子,大各為房相連累,甜美,亦可蜜藏。根如芋魁,大者如車轂,實隨華,每華一闔,各有六子,先後相次。」,描述香蕉形態至為傳神,由該書所述可知,公元3世紀早期,華中各地已有芭蕉,殆無疑問。
        香蕉為高大草本植物,生長極快速,自種苗經數月後即高大如樹林,古人謂「菊不落花,蕉不落葉」,自古以來廣被植作庭園樹,而無每日清掃落葉之煩,其葉寬廣如扇,畫長人倦,綠上窗紗,可以遮日而招涼;著雨而有碎玉聲,尤成為詩人筆下之物,如鄭板橋:「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纔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女詩人李清照:「窗外種得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傷心忱上三更雨,點滴淒清。點滴淒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各句讀之,皆有令人神往之感。
        這個中國古代文人舒發感情的嗜物,至19世紀變成赤道兩旁熱帶及亞熱帶一片耀眼的綠寶石。主要生產地區包括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及亞太地區,以其低廉而充沛的人力每年購取龐大的外匯,所生產的香蕉利用冷藏船運往地球南北兩端的溫、寒帶地區的已開發國家傾銷,形成了南來北往繁忙的國際香蕉貿易網。近年來由於東歐國家市場的開放,香蕉貿易仍在持續蓬勃發展中。中南美洲地區的人稱香蕉為綠黃金(Greengold)足見其經濟重要性。民國50年代,香蕉亦是推動台灣農村繁榮的幕後功臣之一,當時栽培面積達4萬多公頃,創下40餘萬公噸的年外銷量,高居世界第4名,台灣香蕉因具有獨特的風味,台灣也贏得「香蕉王國」的美譽。惟60年代以來,外因菲律賓香蕉產業的崛起,內因黃葉病的蔓延成災,生產成本的上揚等因素,台灣香蕉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從黃金時代的獨佔局面降至目前的10%。雖然昔日風光不再,香蕉迄今仍是台灣外銷生鮮農產品的最大宗。今後應朝向精緻農業的方向發展,從量的競爭到質的提升,以保住香蕉王國的這份驕傲。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香蕉類 > 香蕉類-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優化作物根圈微生物相改善香蕉栽培土壤地力112/09/04
 - 文宣-111年度香蕉收入保險111/02/23
 - 擴大香蕉收入保險試辦地區 請農民110年3月31日前到當地農會投保110/05/13
 - 110年度香蕉收入保險試辦109/12/16
 - 248-07-農村女力再現黃金傳奇 – 天之蕉女黃稚淋109/07/15
 - 100年試驗研究推廣成果研討會專刊-臍橙有機栽培套袋技術之研發-前言109/03/27
 - 第110期農業專訊-2019 年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參訪心得分享109/03/26
 - 保您好蕉情 收入真穩定109/01/20
 - 小英總統南下訪視「野蓮」及「香蕉」產業 勉勵農友邁向「產業升級」107/07/10
 - 重返香蕉王國的榮耀-香蕉健康管理技術諮詢講習暨產銷班座談會紀實 -2106/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