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餘甘子機能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作者:賴瑞聲;郭曜豪;葉靜華;
公佈日期:106 年 12 月 08 日
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稱為印度醋栗(Indian gooseberry),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在印度與西藏是一種高知名度的藥食兼用果樹(圖一),大約在唐朝傳至中國,在雲南、貴州地區則稱之為牛甘子、滇橄欖等,使用多以乾果入藥,目前主要產區在印度及中國。餘甘子首記載於「南方草木狀」,原名菴摩勒,亦收錄於本草圖經,食用時初覺味苦,良久便甘,其性味甘、寒,無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也有收錄,但在我國衛生福利部公告之中華中藥典則未收錄,而是由衛福部食藥署將其列於可供食品原料之一覽表之「草木本類屬(1)」。大約在500年前餘甘子引入廣東,最早取客家音譯為油柑,1664年引進臺灣,盛行於1950~1960年,因果實鮮食,初食時,味酸澀,食用後回味甘甜爽口,故名餘甘或餘甘子,而後因食品加工業盛行,油甘蜜餞漸為國人所淡忘,栽種的面積減少。由於近年來餘甘子保健功效科學驗證資料愈來愈多,餘甘子(油甘)重新受到重視,目前在臺灣栽培面積約100公頃,主要分布於苗栗及南投等地,栽培面積持續增加中。以下就國內外餘甘子研究進展作一概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果樹 > 其他果樹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果樹 > 其他果樹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果樹 > 其他果樹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果樹 > 其他果樹-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樹-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類-其他 > 園藝類-其他-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類-其他 > 園藝類-其他-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類-其他 > 園藝類-其他-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簡介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化學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處理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科學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植物 > 植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生命科學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生物技術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2期-「草莓產業技術擴散論壇」-展現南部草莓發展的潛力與實力114/10/21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114年10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10/02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加工最重要的一哩路 瑞穗鄉農會推廣大樓暨文旦加工廠落成啟用114/09/17
- 頸喙亞目昆蟲的重要卵寄生蜂天敵114/09/01
- 風雨過後 作物復耕技術及病蟲害防治114/07/25
- 花改場--智能灌溉×網路行銷 雲市集農業館助力文旦產業數位轉型114/07/08
- 苗栗特色果樹-李品種選育 (第4年/全程4 年)114/06/19
- 花改場--花蓮場成功開發番石榴防日燒套袋 防曬降溫有一套114/06/04
- 應用反射光度法及折射光度法於甘藷糖類含量快速檢測之可行性評估114/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