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日本友善農業參訪心得--02
作者:林立
公佈日期:110 年 03 月 12 日
蕪栗沼-水稻與鳥共存的成功案例
帶領本參訪團隊的吳地正行先生(Masayuki Kurechi)是日本野雁協會的理事長,在日本及世界積極推動野雁保育,由於意識到日本在過去數十年間野雁及過境的候鳥數量逐年降低,與濕地面積的大幅減少有關,其中宮城縣的減少比例最高。因此1998年在宮城縣大崎市田尻盯(Tajiri)的蕪栗沼(Kabukuri-numa)這個地方,發表蕪栗沼宣言,希望尋求一個永續性的農業管理模式,維持蕪栗沼及附近的水田濕地景觀,保護棲息在該地或越冬的鳥類。經過當地NPO團體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將原有的100公頃濕地周邊水稻田50公頃恢復成為自然濕地,總共150公頃,並於2002年開始在溼地周圍273公頃的水田區推動實行冬季湛水,該區域經過七年的努力成為日本最大的鳥類越冬地點,並在2005年蕪栗沼地區通過成為遵循拉薩姆公約(Ramsar Convention)的區域。
然而當地農民能接受冬季湛水的原因,除了對於鳥類及環境的保護熱忱之外,這樣的做法實際對水稻田本身也有很大的助益。研究指出冬季湛水的田區在夏季會有較多的泥鰍、魚類及tubiici dworm等生物棲息,因此前來停留的鳥類可充分捕食這些生物,牠們的糞便則供應水田土壤養分,減少栽種水稻時肥料的施用量,而田區蛙類的增加則有效控制水稻田的害蟲,因此農藥使用量亦隨之遞減。且當地農民透過濕地的復育及水田休耕時期湛水的特殊故事,建立冬季湛水米的品牌,由地方政府協助農民與農協訂定稻米收購的穩定價格,另將多餘的米製成清酒,提高農民的收益,在互利互饋的情況下得以維持友善耕作及農民生計的永續經營。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延伸閱讀
- 中部地區番椒炭疽病菌之鑑定及其對藥劑與友善資材之感受性分析114/04/01
- 春石斛蘭於20℃模擬貯運之落葉問題探討114/04/01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4期)114/04/01
- 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花生葉蟬類防治,預防簇葉病發生114/04/01
- 畜產專訊-第131期(114年3月).pdf114/03/27
- 《畜產研究》58-1-全冊114/03/26
- 商用完全混合日糧對臺灣水鹿產茸性能之影響114/03/26
- 青割玉米於青貯適期後全株與莖葉之營養成分變化114/03/26
- 花畜鬥雞於涼熱季環境之生理值、血液生化 及血液學調查114/03/26
- 柑橘蒂腐病的發生及其防治114/03/24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