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提升地區傳統農產業 本場開發白頭韭菜作畦機
花蓮吉安有三寶,芋頭、韭菜、龍鬚菜,可見韭菜在地區產業的重要性。但現在卻出現人力凋零、產業無以為繼的情形,原因是因為高畦栽培需要人力,但此技藝卻逐年失傳。因此吉安鄉農會特別與本場合作,110年著手研發白頭韭菜作畦機械,並於今年3月開溝並完成定植,試驗合作呂蕙米農友及農會張德奇總幹事,都很滿意種植情形。
花蓮吉安鄉傳統作物韭菜,韭白長達5公分以上,是高畦栽培而具有白頭韭菜的美名。由於此作畦工法特殊,需製作二種垂直交錯畦溝,不容易機械化。目前吉安農友多以人力方式作畦,效率緩慢且費工,加上人口老化,導致白頭韭菜生產日益減少,產業逐漸凋零萎縮。
本場110年接獲吉安農會委託,希望針對白頭韭菜開發專屬作畦機械,以取代人力作業並提升作業效率。農機研究室林宜緯技佐表示,機械設計思路是開溝器融合兩種不同尺寸,並改變現有作畦大小溝相互垂直的形式,換成單向縱走畦溝,亦即大溝與小溝平行,如此即能實現白頭韭菜機械化。
在雛型機完成後,隨著韭菜種植季節來臨,今年3月本場於試驗合作農友田區開溝後並養溝1周,等土畦較硬後再種植。在同樣大小的畦面上,機械開溝較傳統人力開溝方式,不但多栽培8%的植株,所減少的人力及時間成本將可大幅減少。
張德奇總幹事現場參訪後,表示機械開溝的確可行,雖然和目前農友習慣不同,權衡機械化帶來的快捷方便下,農友觀念也必須改變。他同時希望在作畦機械化後,移植、灑肥、覆木屑、收割等作業,亦改為機械自動栽培,實現白頭韭菜一貫化機械栽培模式。
農機研究室張光華副研究員表示,一貫機械作業需要配合機械寬度來改變作畦尺寸,且各元件設計成附掛式才能降低成本,如此最需解決附掛機械的動力問題。在過去人力作畦後,只有高腳噴藥機可進入田區,因此該如何朝機械一貫化邁進,需要農機研究人員一一克服。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電動韭菜採收機113/11/12
- 花改場--從平地到高山-三星蔥的移地保種與原鄉甘藍抗病作戰之旅113/09/03
- 草莓與紫蘇栽培技術改進 (第3年/全程4年)113/07/1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8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7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6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5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4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3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21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