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南迴地區首屆原住民小米米質評鑑,由胡明智農民勇奪冠軍
為提升南迴小米的能見度,促進原鄉小米的產業發展,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與金峰鄉公所共同辦理首屆的南迴地區原住民小米米質評鑑,於8月12日在臺東縣金峰鄉正興村人本步道圓滿完成活動,本屆前三名得主依序為胡明智、葉玉花及董秀蘭。
評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針對帶殼小米進行農藥殘留、含水率及容重量等檢測。由金峰鄉原住民傳統作物農藥殘毒快速檢驗站負責檢測農藥殘留,符合標準者晉級;臺東農改場負責檢測含水率及容重量,含水率代表小米採後調理的乾燥程度,符合標準者(13.5%以下)晉級;容重量指小米每公升容積的重量,越重表示籽實越飽滿充實,分數越高。第二階段是針對脫殼小米進行雜質、不完善粒及均勻度等檢測。雜質與不完善粒的比例越低,品質越佳,也代表栽培管理過程越細心;均勻度越高,表示種植與採收的品種越均一,品質越好。均勻度是用光學色差顆粒選別機進行檢測,色選後保留的小米比例越高,分數越高。第三階段為官能品評,由四位評審委員針對烹煮好的純小米飯進行色澤、口感及味道香氣的評比(圖1)。米飯色澤越一致,咀嚼的口感越舒適,味道香氣越明顯,分數越高,若苦澀味越明顯,分數則降低。三階段的分數加總進行評比,本次評鑑競爭激烈,成績難分軒輊,最終由胡明智拔得頭籌,為本屆小米米質評鑑的第一名(圖2)。
臺東農改場陳信言場長表示,臺東南迴地區是臺灣小米的主要產區,為打造優質的「南迴小米」,本次小米米質評鑑具推廣及教育意義,除了行銷小米、增加曝光,更要宣導農友取得「南迴小米」產地標章該有的品質條件。透過公開公平的評比,農友相互切磋、交流學習,栽培技術更加精進,友善耕作更受重視,期望「南迴小米」的品質和品牌特色全面提升。
表1. 臺東縣112年南迴地區原住民小米米質評鑑得獎名單
| 名次 | 得獎農友/單位 |
| 第一名 | 胡明智 |
| 第二名 | 葉玉花 |
| 第三名 | 董秀蘭 |
| 佳作 | 曾玉珍 |
| 高世忠 | |
| 王宛英 | |
| 陳美香 |

圖1. 小米米質評鑑第三階段官能品評過程

圖2. 胡明智農友榮獲112年南迴地區原住民小米米質評鑑第一名

圖3. 臺東農改場陳信言場長於活動會場勉勵致詞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