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
作者:張淳淳、林國詞、鹿草分場
公佈日期:113 年 10 月 09 日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
山陀兒颱風過境不僅造成南部地區災損,也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與侵襲。目前已於雲嘉南水稻栽培區觀察到飛蝨與瘤野螟普遍發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把握孕穗至抽穗期間之防治工作,避免大量繁殖危害影響收成。
水稻瘤野螟又稱縱捲葉蟲、捲葉蟲、葉尾蟲,為二期稻作之重要害蟲,田間典型危害狀多為一蟲捲一葉,若未即時防治,能嚴重影響生育與收成。飛蝨類害蟲群集於稻叢刺吸養液,被害株之基部常見因分泌物引發之煤煙病,並導致稻株黃化,甚或枯萎倒伏之「蝨燒」現象,在水稻乳熟期至糊熟期間為害最嚴重。
瘤野螟及飛蝨在防治上需注意:(一)清除前作殘株、田邊雜草,減少害蟲藏匿。(二)合理化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及嫩綠,有利害蟲危害。(三)適時採行藥劑防治。針對瘤野螟,可視田間防治基準,如每叢水稻一隻幼蟲施藥;或每20叢水稻一隻成蟲時,7天後施藥。飛蝨類害蟲之防治基準為平均每叢密度5隻,此外抽穗前之藥劑防治至為關鍵,務必徹底執行。避免生育後期遭受危害。
防治藥劑可參考農藥資訊服務網(https://pesticide.aphia.gov.tw/information/)、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 ,施用濃度與方式請務必依照推薦方法,並留意安全採收期,以避免藥害及殘留過量發生。若有相關問題可洽臺南農改場研究人員。
聯絡人:張淳淳、林國詞、鹿草分場 電 話:06-5912901轉308、305、05-3751574
瘤野螟捲葉危害
飛蝨群聚造成稻叢髒污與煤煙病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