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甘藍黃葉病 生物防治有解方
宜蘭大同鄉四季南山地區是甘藍栽培專區,因長期連續栽培導致二期作甘藍黃葉病發生嚴重。本場為減緩黃葉病造成農民的損失,並推動原鄉部落高山甘藍安全生產輔導,112 年起於該區導入安全資材生物製劑,不但提升15%植株存活率,產量也明顯增加24%。
甘藍黃葉病由真菌引起,是棘手的土壤傳播性病害,病原菌會長期殘留在土壤中,造成苗期或本田期甘藍植株黃化、萎凋及死亡,嚴重時將導致廢園。目前發現肥料及水分過多時容易發生,近年研究也顯示高溫環境容易加劇。由於本場持續輔導四南農友轉型產銷履歷並取得驗證,因此建議整合性管理,除了避免連作,首先應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前土壤混拌烏肥等資材、合理化施肥,並以生物防治為主要防治方法。
即以微生物製劑-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浸泡或澆灌甘藍苗盤,種植後於本田澆灌2-3 次。如此可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 可促進植株健康進而提升抗病能力。試驗顯示灌菌組罹病度僅3.3%,相較對照組41.7% 有顯著下降,存活率更達94%,單球種增加24%,預期產量也將大幅提升。
蔡依真科長表示,施用微生物製劑雖然增加資材及人工成本,但因為防治病害同時也增加存活率及產量,每公頃可多收益27.5 萬元。但微生物製劑在使用上應注意保存期限,避免在高溫或日照強烈時施用,也不可與銅劑或殺菌劑混用。
試驗合作練俊宏農友表示,高麗菜最近幾年越來越難種,但要更換作物卻會有銷路問題,因此感謝本場提供方法減緩黃葉病,然而因為是土傳性病原菌,需要持續往土地上灌菌,如此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及人力成本,因此希望未來能有其他更省工的方法。
本場楊大吉場長表示農業部關心坡地農業,四南為大同鄉重要的部落農業生產基地,因此導入找回原力綱要計畫,輔導農友與青蔥輪作,並灌輸以整合性管理進行病蟲害防治觀念,輔導族人避免施用過多的生雞糞以及化學藥劑,期望建立兼顧健康安全與環境友善的農業生產環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蔬菜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高屏地區茄子病蟲害簡介與防治114/10/27
- 小果番茄陸續定植 多加留意病蟲害防治114/09/30
- 十字花科蔬菜苗炭疽病之管理策略114/07/30
- 露地番茄之粉蝨防治基準初探114/07/23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3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2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1114/07/09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山苦瓜常見病蟲害簡介與防治策略--03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山苦瓜常見病蟲害簡介與防治策略--02114/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