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原鄉農業人力輔導措施推動 原力學堂規劃及成效--03
為利於探討14題項滿意度結果,加以歸納簡化題項,經滿意度調查分析。最滿意的是「講師表達及專業」、「課程貼近產業技術缺口」、「農業經營知識提升」等,顯示族人對講師表現、課程需求及知能提升,皆有滿意以上認同。講師不僅安排花改場的研究人員,也有來自業界的講師,藉由曾接觸農友的經驗進行因材施教,採取貼近農友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說明。此外,經由實地盤點部落農產業問題及技術缺口,安排符合族人學習需求的課程,均是呈現極佳滿意度的原因。
除了滿意度主觀問卷,同時透過客觀性的前後測驗,也證實能提升族人的農業知識。其次在「訓練安排及規劃」、「課程實用及易讀性」、「知識分享及持續參與」等也達有滿意以上認同。行動學堂落實就地學習精神,並在上課時間及教學方式也充分符合族人要求。教材內容部份,課前會審核把關,以利呈現完善資料;為達理論實務兼顧,配合實用性的實作或演練。在有限教育資源下,族人願意分享及持續參與課程,期盼知識能散播至部落各處。
族人善用所學及運用
為追蹤培訓成效,進行學員訓練移轉訪談,問項綜含課堂所教知識及技術之運用情形及未來開課建議?以下為重點整理如上表。
綜合質性訪談結果,織羅部落族人對於所教之葛鬱金烘焙品加工、桌邊禮儀能學以致用,並觸類旁通。然而在體驗活動設計課程,可以搭配實際操作,提升技能運用效果。月眉部落年輕族人較能接受新觀念及技術,其餘抱持觀望態度,有族人做出成效會促進實施,融入於耕作行為中,未來可以採取試驗種植戶推廣。屋拉力部落族人對所學能運用及領悟,惟少數新進農友可以配合個別現場方式進行輔導。
結語
原力學堂規劃先透過與部落焦點農友、在地組織進行訪談,瞭解部落特色農作物的經營現況、技術缺口及上課方式需求。透過滿意度調查分析,可以反映出族人對課程規劃有滿意以上之認同程度,且內容貼近產業技術缺口。此外,在前後測結果,族人職能獲得顯著提升,訓練成效良好。
為了進一步探討學員對所學知識運用情形及未來開課建議,進行成效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族人對所學有實際應用,並對經營有幫助,未來更希望能持續學習及安排現場輔導,進一步改變行為及增進新知運用。未來原力學堂不僅要培育部落農業專業種子,促進產業發展,更期盼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為部落提供農業經營創新理念及技術,提升人力素質。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事推廣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花改場辦理敲拓染研習 增進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114/09/17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小米栽培管理班 傳承卓清部落農耕文化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