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逆轉缺工讓吉安韭菜「長長韭韭」
花蓮縣吉安鄉曾為全臺果菜拍賣市場白頭韭菜的最大供應產地,其種植面積約為60公頃,主要種植區在永興村及稻香村,隨著農業缺工問題逐漸浮現,吉安鄉農會體恤農忙時期人力短缺等問題,遂向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提出省工機械需求,為此花蓮場積極開發一系列「白頭韭菜省工機械」,期望透過機械輔助人力,以行動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並於114年5月8日舉辦「白頭韭菜省工機械栽培示範觀摩會」,當日與會來賓踴躍,包括吉安農會張德奇總幹事、花蓮縣政府北區服務中心陳進德副主任、傅崐萁立委服務處邱惠敏主任、農糧署東區分署鍾燕秋科員等貴賓蒞臨,現場與農友熱烈討論,活動順利成功。
白頭韭菜是花蓮吉安鄉四大特色農產之一,相較於常見的韭菜具有口味甘甜、辛辣度較低的特色。要種出優質的白頭韭菜有其特殊種植工法,需先以機械開溝作畦後,再以人工構築淺溝,才可為韭菜營造好的生長環境。韭菜種植至初次採收後,於淺溝處覆蓋木屑,使韭菜根部因木屑覆蓋而白化,故韭菜根部呈現白色且纖維細緻,進入市場販售亦有較高品質及售價。但因其種植工法特殊且只能仰賴大量人力作業,效率慢且費工,在農業缺工問題不斷擴大下,白頭韭菜的栽培面積日益減少,地方特色作物也面臨產業困境。
花蓮場開發一系列白頭韭菜田間作業機械,分為三大項目:如附掛式作畦機、乘坐式移植機以及多功能田間管理車(附掛木屑撒佈機),其中附掛於迴轉犁之後的作畦機,可於整地的同時一併完成作畦,以單向縱走溝渠作畦取代以往縱橫交錯的作畦形式,作業效率每小時達0.6分地,且單人操作機械即可,較人工作畦效率提高20倍,可減少人事成本支出達95%以上。乘坐式移植機由兩名人員操作,一人專職供苗,另一人駕駛兼供苗,機體形式為鴨嘴式移植機構整合電動式履帶作業車,作業效率每分鐘可移植48株,移植速度較人工提高 3倍以上,只需坐在車上將苗投入到機器中即可,提高效率同時也考慮作業舒適性。多功能田間管理車可供田間噴藥(肥)及採收後木屑撒佈等田間作業,機體為一高腳式作業車並附掛木屑撒佈機,其木屑撒佈每分鐘可達0.03-0.1立方公尺,提高木屑撒佈效率並降低人工成本。
在農業勞動力減少、從事農業人口降低的現今,農業生產技術轉型勢在必行,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援,吉安鄉農會帶領各地農友跨出嶄新的一步,配合機械化導入新式栽培技術,不僅可減輕農事辛勞,更可將韭菜種植的生產模式規格化,藉此提高韭菜栽培管理流程之機械化程度,為吉安鄉特色農產注入新的活力,使特色作物得以永續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大同四南坡地農業 種綠肥避連作、保肥力114/06/05
- 花改場--氣溫漸高 慎防青蔥甜菜夜蛾114/06/04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114/05/13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 自主移動精準噴藥機1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