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資材-農業剩餘資材循環應用於草莓介質生產
文圖/曾宥綋
依綠色國民所得帳農業廢棄物排放量歷年表,生物性農業生產剩餘物質約490 萬公噸,其中歸屬於農業事業廢棄物列表,具完善收集、運輸及再利用規範,已有清運業者將相關料源進行收集,如禽畜糞及菇類培植廢棄包,可再利用為有機質肥料、栽培介質或其他肥料產品,其中若應用於作物栽培介質開發,因產品電導度值(1:10) 需小於2 dS/m,全氮、全磷酐及全氧化鉀合計量 6.0% 以下,且重金屬限值規範較有機質肥料更加嚴格,一般以植物性原料產製為原則,而有機質肥料則相對可容納禽畜剩餘物質。在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範疇中,有許多項目並無正面表列,如稻草、果木枝條等,其中稻草常以耕犁方式與土壤混合、捆包收集應用為畦面敷蓋、作為培養草生性菇類原料或後續集運再製為燃料顆粒等,而果木枝條處理方式包含現地粉碎回舖於土壤表面,或集運破碎再利用為有機質肥料、栽培介質、菇類生產、燃料應用、炭化及貓砂產製的原料,具未來多元應用特性,加上農業部公告可於農地上設置農糧剩餘副產物集貨加工室( 場),且可導入生物處理模式,如蚯蚓、黑水虻。未來,果木枝條料源集運場域可望相繼設立,進行破碎及後端多元加值再利用。
草莓為薔薇科草莓屬植物,112 年全臺栽培面積約586 公頃,產區集中於苗栗縣,占522 公頃,另中部地區臺中市12 公頃、彰化縣3 公頃及南投縣11 公頃,中彰投合計約26 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約12.0 公噸 (112 年臺灣統計年報),為臺灣重要的小漿果作物,具鮮食與加工用途,且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果膠及多酚類等。由於草莓採收季節常以民眾自行採果方式販售,考量採果環境、人體工學及精準養分與水分管理等因素,許多草莓以高架介質耕作模式生產,普遍應用介質為泥炭與椰纖,皆非國產農資材,受淨零碳排議題及國際船運等因素影響終端價格,因此,農業剩餘物質產製之有機質肥料或栽培介質若能應用於草莓介質生產,則有助於草莓產業穩定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