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農產業推動、科研技術研究先行 本場科技試驗示範 考評宜花走透透
為提升轄區農業研究量能,本場6月26日、7月4及22日,舉辦114年科技試驗示範考評,場內研究人員至宜蘭及花蓮二地場內外試驗場域,進行說明與交流,除了了解大家目前的研究成果,在討論中也讓同仁可即時調整試驗設計及調查方法,除了更貼合政策外,也朝向未來技術落地的研究方向邁進。
本次試驗考評範圍廣泛,包括育種、保種、耐候及有機栽培技術、植保防治資材、溫室氣體測量、小型省工機械、循環農業、原民作物加工加值與部落伴手禮開發,以及高齡者綠色園藝療育等研究。
在作物育種方面,本次考評項目包括水稻、甘藷、黑豆、樹豆、紫蘇、龍鬚菜、萱草及番石榴。除了觀察各作物優良性狀、適地栽培及產量表現外,機能性成分也是篩選標的之一。除此之外場內還保留許多過去育成的品種,楊大吉場長提醒研究同仁,這些舊品種可因應目前有機或淨零等議題再次推廣應用。
在因應氣候變遷的耐候試驗方面,本場新品種辣椒、青蔥及龍鬚菜,皆因為夏季高溫造成生育障礙或者病蟲害猖獗,因此研究人員利用特殊材質的降溫地膜覆蓋畦面,實際測量後土溫確實降低,對於作物的生長情形及產量仍需評估。另外還有雜糧不整地栽培試驗、文旦最適灌溉模式建立、芒果著果不良改進,以及利用補光提升設施水耕萵苣等試驗,都是提升作物對極端氣候的因應措施。
同時為了解轄區有機農業促進區的發展情形,本場亦於宜蘭場外考評時,至頭城鎮烏石港、員山鄉雙連埤2個有機農業促進區參訪。目前場內本場輔導烏石港有機樹薯採後處理技術,建立冷藏及真空技術流程,將樹薯由盤商收購轉向零售宅配,除了提升收益也有助於該區有機農業發展。
本場楊大吉場長表示,宜花地區農產業發展受限於多變的氣候與地理條件,更需透過創新研究提升農業的韌性與價值。這次考評不僅是成果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凝聚同仁的智慧,從育種、栽培技術到循環農業,甚至是加工加值與農業推廣,都應緊扣農業部「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四大主軸之農業政策行動策略,讓研究成果解決當前困境,並將技術落實於田間,嘉惠在地農友提升整體農產業競爭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本場農業推廣科農經研究室孫正華副研究員 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面見總統獲鼓勵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從育種放眼世界農業舞台 本場邀請學術界及業界世界級育種專家來場演講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降落吧!仙草 四仙下凡 本場育成仙草新品種打造花海仙境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有機食農教育 本場與中興大學東西強強聯合一起來推動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環境教育的碳權碳管理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又美又療育 本場辦理原民植物研習敲拓染114/11/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部攜手企業及青農 打造友善農業、共耕永續未來114/11/19
- 花改場--解鎖蘭陽食農魔法書-蘭陽分場開放日圓滿成功 新品種仙草花海吸睛114/11/12
- 花改場--中度颱風鳳凰正接近臺灣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提高警覺114/11/12
- 花改場--「漫遊蘭陽仙境 解鎖食農的奇幻力量」 2025年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慶暨開放日活動11月8日精彩登場11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