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3
摘自 台灣農家要覽植物保護篇
【圖/ 酪梨蒂腐病斑顏色較淺且無凹陷現象,蒂頭部位並已出現灰綠色菌絲。/ 楊宏仁博士】
【撰文/ 楊宏仁博士】
酪梨蒂腐病(Stem-end rot)
病原菌:子囊菌的Botryosphaeria rhodina(Physalospora rhodina)、有絲分裂孢子菌名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或稱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Diplodia natalensis)
病徵及發生生態
採收後酪梨果實果蒂或其他部位,出現淺褐色至黑褐色病變,蒂頭部位發病期,病斑自蒂頭向下延伸形成一個下緣不整齊的鐘狀病斑,病斑表面不凹陷且不易見到產孢,切開果肉發現內部已腐爛,失去食用價值。
本病除了採收時因為傷口感染而立即出現病斑外,與炭疽病一樣具有潛伏感染 特性,在田間幼果即發生侵染但不表現病徵,待果實成熟後發病。
病原菌可以在成熟的莖組織中以菌絲形態存在,酪梨開花後再增殖生長,自花梗侵入果梗及果蒂。溫度高且溼度大時,增加蒂腐病的罹病率及病勢擴展,雨季採收或是採收時掉落地上的果實,會發生傷口直接感染情形,其發病較潛伏者快。
防治方法
(a) 提早套袋,減少感染;採收時不在田間拆除紙袋,減少果實傷口或果蒂接觸地面感染的機會;下雨天避免採收果實降低感染。
(b) 尚未推薦化學藥劑使用於酪梨蒂腐病,請參考酪梨炭疽病之防治方法。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13%
很實用:17%
夠新奇:9%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金魚草(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12/06/14
下雨天真的要避免採果!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31
極具參考價值!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5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