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立枯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流膠病 
                      炭疽病 
                      缺硼 
                      缺錳 
                      缺鎂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 
                      潰瘍病 
                      瘡痂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根腐病 
                    破葉病 
                    根腐線蟲 
                    黃龍病 | 
          
                    
                       油斑病(Citrus 
                      Greasy Spot)
                         
                       病原菌:Mycosphaerella    
                      citri(有性世代)   
                          Stenella    
                      citrigrisea(無性世代)(Sny.    
                      Cercospora citrigrisea )    
                       
                      
                      
                      前言: 
                        所有的柑橘類,當植株衰弱時,老葉很容易發生本病。但因本病對柑橘果實影響較輕微,一般柑農尚未普遍對本病施用藥劑防治。 
                      
                      病徵: 
                        為害葉片及果實。本病為潛伏感染,葉片老熟後才易出現明顯的病徵,染病葉片背面最初出現針頭大黑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大並轉 
                      為深黃褐色半透明不規則形油浸狀斑點。黃斑中心部逐漸產生紫褐色小粒,略隆起。後期,多數小病斑匯合成大病斑,呈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外表不整齊的油脂,黃褐色、紫黑色或黑色,其大者可達10 
                      mm左右。病斑之大小及顏色,因品種不同而略異。 
                        發病後期,葉兩面均出現明顯病斑,背面病斑數較正面者多且大,但葉表正面的病斑有明顯的黃暈。罹病葉片衰老後,油斑附近產生許多小黑點(孢子腔)。發病嚴重時,會引起落葉,導致樹勢衰弱。果實上的病徵為密佈的小黑點,但不擴大。 
                      
                      
                      病原菌: 
                      
                        
                          | 
                          
                          
                          (一) | 
                          
                           
                          
                          
                          名稱及分類地位  | 
                         
                        
                          |   | 
                          
                           
                          
                          學名: 
                           有性世代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eside 
                           無性世代Stenella citrigrisea(Fisher)Sivanesan(Syn.Cercospora 
                          citrigrisea Fisher) 
                          
                          
                          分類地位: 
                           Class:Ascomycetes 
                          (子囊菌綱) 
                            Order:Dothideales (座囊菌目) 
                             Family:Dothideaceae (座囊菌科) 
                              Genus:Mycosphaerella (球腔菌屬)  | 
                         
                        
                          | 
                          
                          
                          (二) | 
                          
                           
                          
                          
                          分布  | 
                         
                        
                          |   | 
                          
                          
                          全世界柑橘栽培區。 | 
                         
                        
                          | 
                          
                          
                          (三) | 
                          
                          
                          
                          寄主 | 
                         
                        
                          |   | 
                          
                          
                          
                          柑橘類(Citrus spp.)、金橘(Fortunella japonica)、枳殼(Poncirus 
                          trifoliata)、月橘(Murraya poniculata)。 | 
                         
                        
                          | 
                          
                          
                          (四) | 
                          
                          
                          
                          形態 | 
                         
                        
                          |   | 
                          
                          
                          
                          有性世代:子囊殼球形,直徑58-90 μm,有一乳頭突起狀的孔口;子囊倒棍棒狀,大小5.0-5.5×2.5-3.5 
                          μm;子囊孢子透明,紡錘形,有一隔膜,大小6-12×2-3 μm。無性世代:分生孢子梗單枝直立或偶而呈束狀,淡褐色,1-4隔膜,大小12-40× 
                          2-3.5 μm;分生孢子長棍棒狀,淡橄欖色,壁粗糙,大小10-70×2-3.5 μm,具0-9個不明顯的隔膜。 | 
                         
                        
                          | 
                          
                          
                          (五) | 
                          
                          
                          
                          診斷技術 | 
                         
                        
                          |   | 
                          
                          
                          
                          柑橘油斑病的外觀病徵顯著,葉片背面出現黃褐色油浸狀半透明斑點,極易辨識。 | 
                         
                        
                          | 
                          
                          
                          (六) | 
                          
                          
                          
                          生活史 | 
                         
                        
                          |   | 
                          
                          
                          
                          病原菌殘存於落葉中,翌春降雨後,形成子囊孢子,隨雨水攜帶至葉片與果實。子囊孢子發芽後,發芽管長成多分枝的表生菌絲,遊走於寄主表面,再經氣孔侵入,在細胞間隙生長擴展,等寄主老化與衰弱時,出現病徵,誘發病害。 | 
                         
                       
                      
                      
                      
                      發生生態: 
                        柑橘各品種都會發生,尤以柚類被害較為嚴重。在肥料不足或樹勢衰弱時,發病嚴重。在臺灣北部,本病菌侵入柑橘葉片的時期主要在4-5月間。本病主要由子囊孢子感染而引起,初次感染源來自落葉。當下雨、灌溉或濃霧時,落葉上形成的子囊孢子被放射出來,由葉片及果實的氣孔侵入。接近飽和相對濕度與高溫環境(約25℃)適合子囊孢子發芽、表生菌絲生長以及氣孔侵入等感染過程。 
                        本病害為潛伏感染,葉片被病菌感染至出現病斑的時間約1-4個月,最長可達9個月。潛伏期長短與葉齡及葉片有無受傷無多大關係,而與柑橘品種關係較大,例如病菌在椪柑葉片上之潛伏期間為約40天。 
                      
                      
                      防治方法: 
                      
                        
                          | 
                          
                          
                          (一) | 
                          
                          
                          
                          注重施肥管理,多施有機質肥料,維持健康樹勢。 | 
                         
                        
                          | 
                          
                          
                          (二) | 
                          
                          
                          
                          落葉埋入土中,減少子囊孢子的產生。 | 
                         
                        
                          | 
                          
                          
                          (三) | 
                          
                          
                          
                          本病尚無正式推薦藥劑。參考方法,在4-5月主要感染時期,噴2-3次藥劑,以波爾多液及無機銅劑的效果最佳。鋅錳乃浦或鋅乃浦500倍液也有效。 | 
                         
                       
                      
                      
                      參考文獻: 
                      
                        
                          | 
                          
                          
                          1. | 
                          
                          
                          
                          孫守恭、鄭石先。1966。柑橘油斑病之初步研究簡報。中興大學農學院植病學報1(2):1-7。 | 
                         
                        
                          | 
                          
                          
                          2. | 
                          
                          
                          
                          劉康鑑。1967。柑橘油脂病病原菌侵入期之初步試驗報告。植保會刊9:47-50。 | 
                         
                        
                          | 
                          
                          
                          3. | 
                          
                          
                          Timmer, L.W., Reeve 
                          R.J., and Davis, R.M. 1980.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citrus greasy spot on grapefruit in Texas. 
                          Phytopathology 70:863-867. | 
                         
                        
                          | 
                          
                          
                          4. | 
                          
                          
                          Whiteside, J.O. 1972. 
                          Histopathology of Citrus greasy spot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al fungus. Phytopathology 
                          62:260-263. | 
                         
                        
                          | 
                          
                          
                          5. | 
                          
                          
                          
                          Whiteside, J.O. 1974.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infection of citrus leaves by Mycosphaerella citri
                          . Phytopathology 64:115-120. | 
                         
                        
                          | 
                          
                          
                          6. | 
                          
                          
                          Whiteside, J.O. 198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trus 
                          greasy spot. Proc. Fla. State Hortic.Soc.95:66-68. | 
                         
                       
                      
                      
                      
                       (作者:蔡雲鵬) 
                       
                         
                          
                             
                            柑橘果實油斑病病徵  
                            (安寶貞提供) |  
                          
                             
                            柑橘葉片油斑病病徵  
                            (安寶貞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