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立枯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流膠病 
                      炭疽病 
                      缺硼 
                      缺錳 
                      缺鎂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 
                      潰瘍病 
                      瘡痂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根腐病 
                    破葉病 
                    根腐線蟲 
                    黃龍病 | 
          
                    
                       瘡痂病(Citrus   
                      scab)  
                       
                      病原菌:Elsinoe   
                      fawcettii Bitanc.&Jenk.   
                      有性世代  
                          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 無性世代   
                        當免賴得及鋅錳乃浦等殺菌劑尚未問世時,瘡痂病是柑橘的主要病害。如今,本病害已顯著降低,但北部與東部山地低溫地區仍有發生。   
                      
                      病徵: 
                        僅為害幼葉、嫩枝及幼果。病斑初期為淡橙色或茶褐色,葉片被感染面呈圓形乳狀隆起而背面則凹陷。隨著柑橘組織成長而形成畸形突出的木栓化疣狀物,呈淡褐色。初期病徵與潰瘍病相似,但本病病斑週圍無黃色暈,這一點可和潰瘍病區別。病斑上木栓化疣狀物是被害組織抵抗病原菌侵入,行細胞分裂造成的。當被害組織成熟,細胞機能衰弱時,病斑不會明顯的突起,僅形成瘡疤形。病斑的形狀,依病原菌侵入時的柑橘組織成熟度而異,即可由病斑形成推測病原菌侵入時期。   
                      
                      病原菌:   
                      
                        
                          | 
                          
                          
                          (一) | 
                          
                          
                          
                          名稱及分類地位 | 
                         
                        
                          |   | 
                          
                           
                          
                          學名: 
                           有性世代:Elsinoe fawcettii Bitanc.& Jenkins 
                           無性世代: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 
                          
                          
                          分類地位: 
                           Class:Ascomycetes 
                          (子囊菌綱) 
                            Order:Dothideales (座囊菌目) 
                             Family:Elsinoaceae (痂囊腔菌科) 
                              Genus:Elsinoe (痂囊腔菌屬)  | 
                         
                        
                          | 
                          
                          
                          (二) | 
                          
                          
                          
                          分布 | 
                         
                        
                          |   | 
                          
                          
                          全世界。 | 
                         
                        
                          | 
                          
                          
                          (三) | 
                          
                          
                          
                          寄主 | 
                         
                        
                          |   | 
                          
                          
                          
                          柑橘類(Citrus spp.)、金橘(Fortunella japonica)、枳殼(Poncirus 
                          trifoliata)。 | 
                         
                        
                          | 
                          
                          
                          (四) | 
                          
                          
                          
                          形態及診斷技術 | 
                         
                        
                          |   | 
                          
                           
                          
                          
                          無性世代:疣狀突起之頂部分生孢子梗叢生成褥狀,分生孢子梗無色,圓柱狀,0-2個隔膜,10-30×4 μm;分生孢子卵狀橢圓形,透明,單胞4-8×3-4 
                          μm;另有絲錘形黃褐色之分生孢子,大小10-16×4 μm,此類孢子雖不具感染能力,但在潮溼時,能以出芽方式產生正常橢圓透明的分生孢子。本病菌生長適溫為15-23℃,27℃以上不發病。有性世代不易見到,通常伴生在不完全世代菌褥周邊,子囊果單生或複生,暗色,扁球形或不規則狀,大小38-106×36-80 
                          μm;每個子囊果含內1-20個子囊,球形或倒棍棒狀,直徑12-16 μm;子囊孢子無色,橢圓形,有1-3隔膜,大小11-12×5-6 
                          μm。 
                          
                          
                          
                          柑橘瘡痂病有sour orange scab (Elsinoe fawcettii ),sweet 
                          orange scab (E. australis)及Tryon’s scab (Sphaceloma 
                          fawcettii var scabiosa ( McAlp.&Tryon ) 
                          Jenkins)等3型,依柑橘種類不同而感受性有異(3,4),在臺灣有記錄的為第一型。此三種病原菌很難加以區分,一般利用感染寄主植物加以鑑定,但因生物小種(biotype)的存在,此種鑑定方法頗有問題,例如:Whiteside(6)在Florida 
                          發現E. fawcettii有兩型biotype,一型能感染酸橙、甜橙、粗皮檸檬及葡萄柚,另一型只能感染粗皮檸檬與葡萄柚。  | 
                         
                        
                          | 
                          
                          
                          (五) | 
                          
                          
                          
                          診斷技術 | 
                         
                        
                          |   | 
                          
                          
                          
                          柑橘瘡痂病的外觀病徵顯著,極易辨別。 | 
                         
                        
                          | 
                          
                          
                          (六) | 
                          
                          
                          
                          生活史 | 
                         
                        
                          |   | 
                          
                          
                          
                          在前一年感染病菌之枝條與葉片上過冬,次年春季產生孢子,靠雨水感染新葉及幼果。 | 
                         
                       
                      
                      
                      發生生態: 
                        椪柑、桶柑及檸檬容易發病,柚類僅有輕度發病,橙類是強抗性。瘡痂病靠雨水、露水及風傳播病原菌,雨水不但直接幫助病原菌活動,而且因低溫及日照不足,使柑橘組織柔軟,助長發病。苗木及幼樹時,因為營養生長旺盛,容易被本病菌危害。多施氮肥及日照不良的防風林附近的柑橘容易發病。向北方柑橘園、多霧地區也發病較多。 
                        瘡痂病菌以菌絲形態在枝梢及葉片的病斑內越冬,次年春季溫度升高並下雨時,在病斑表面產生多量孢子,隨雨滴傳播到幼葉、幼果及嫩梢。前一年形成的病斑中,愈新的病斑,其孢子形成能力愈強,但新形成孢子在病斑上僅能存活數天而已。 
                        病菌僅危害柑橘幼嫩組織,當組織成熟硬化後,病菌就無法再侵入感染。春天時,幼葉與幼果受本病菌感染後,約5天左右出現病斑,並產生大量孢子,繼續向其他幼嫩組織蔓延。病菌侵染及發病的最適溫度為25-26℃,當溫度20-28℃,水分充足的情形下,附在在幼葉與幼果上的孢子,經2-3小時就能夠發芽侵入柑橘組織內。 
                      
                      防治方法: 
                      
                        
                          | 
                          
                          
                          (一) | 
                          
                          
                          
                          採果後,剪除會成為第一次傳染源的越冬病葉及病枝。避免密植,促進通風,日照充足,勿多施氮肥,促使新萌發枝葉迅速成熟。 | 
                         
                        
                          | 
                          
                          
                          (二) | 
                          
                          
                          
                          藥劑防治:發病嚴重柑橘園,要從春梢萌發時起噴藥,至幼果期計噴藥2 - 
                          3次,就可有效抑止發病。發病程度輕者,自落花初結小果時起噴藥即可。藥劑使用:免賴得W.P.(Benomyl)3,000倍,睛硫醌W.P.(Dithianon)1,000倍,70%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1,000倍,40%快得寧WP.(Oxine-copper)500倍或39.5﹪扶吉胺水懸劑(Fluazinam)2,000倍。 | 
                         
                       
                      
                      參考文獻: 
                      
                        
                          | 
                          
                          
                          1. | 
                          
                          
                          
                          山田畯一。1961。溫州ミカンそうか病の傳染病學的ならびに治病學的研究。東海近畿農試園藝部特別報告2:1-56。 | 
                         
                        
                          | 
                          
                          
                          2. | 
                          
                          
                          
                          家城洋一。1997。抵抗性の異なるカンキツ間のそうか病,病斑形成過程の相違みについて。果樹試驗場報告B4:99-114。 | 
                         
                        
                          | 
                          
                          
                          3. | 
                          
                          
                          
                          Knorr, L.C. 1973. Citrus Diseases and 
                          Disorders。Gainesvillle pp.76-80。 | 
                         
                        
                          | 
                          
                          
                          4. | 
                          
                          
                          
                          Koltz, L.T. 1973. Color Handbook of Citrus 
                          Diseases。2nded., Riverside. pp.38-40。 | 
                         
                        
                          | 
                          
                          
                          5. | 
                          
                          
                          
                          Whiteside, J.O. 1975.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sinoe fawcettii pertaining to the epidemiology 
                          of sour-orange scab。 Phytopathology 65:1170-1177。 | 
                         
                        
                          | 
                          
                          
                          6. | 
                          
                          
                          
                          Whiteside, J.O. 1978. Phytopathology of two biotypers 
                          of Elsinoe fawcettii to sweet orange and some 
                          other citrus cultivars。 Phytopathology 68:1128-1131。 
                           | 
                         
                       
                      
                      
                      (作者:蔡雲鵬) 
                  
                    
                    
                      
                        
                          
                        柑桔果實瘡痂病 
                        (蔡雲鵬,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77頁) | 
                         | 
                        
                          
                        柑桔葉片瘡痂病 
                        (蔡雲鵬,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7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