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幹低矮,側枝四散平展,有時柔軟匍匐於地面上。樹皮灰褐色,有縱裂。葉片有兩種型態,披針形的刺葉,葉長0.6~1.2公分,三片交互輪生於之上,常生長於幼樹,或修剪過後萌生的新枝上,成株較不容易發生。鱗葉葉長0.25~0.5公分,三葉輪生緊密排列於小枝上。雌雄異株或同株,橢圓形雄毬花黃色,長0.25~0.35公分。雌花球形綠色有白粉。毬果球形,直徑0.6~0.8公分。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冷涼溼潤的氣候環境生長較好。適合疏鬆、肥沃的土壤,盆栽者土表面乾就澆水,地上栽植者可於久旱時才澆水。肥料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天然樹形優美,一般不需要修剪,如果有過度生長的側枝,可以剪除以維持樹形美觀。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綠島、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 、草原、公園、都市荒地和農田等處的草叢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會訪花吸 蜜吸水,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尖翅褐弄蝶,本種前翅較鈍,性標長度相對 較長,兩者並不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印度鴨嘴草、舖地黍、大黍和稗等, 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為白色半球形,上具數十條細微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 狀蟲巢。終齡幼蟲化蛹離開蟲巢至葉背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葉背防止水份入侵。
體長25至36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頂鼠灰色。雄鳥眼橙黃色,老成轉為橙紅色,臉頰灰色;雌鳥眼黃色,臉頰褐色。蠟膜黃綠色,嘴喙甚短。背面深褐色,近頭部處較灰。腹面白色,喉白,有一道明顯的黑褐色喉央線,胸部中央為褐色縱紋,胸兩側於年輕時為褐色縱斑,隨成長逐漸成為橫斑,老成鳥呈整片的紅褐色斑塊,尤其常見於雄鳥。腹部及脛羽密布褐色橫紋,兩處橫紋間距等寬。尾羽褐色,有四道深色橫帶,但最外側尾羽的橫帶較多,尾下覆羽白色。裸腳,腳黃色,腳與趾皆纖細,中趾特長。
棲地與習性
以低中海拔樹林為棲地,對林相要求並不高,天然林與人工林都能適應。大部分時間停棲於林間隱密處,或在林間短暫飛行變換位置,甚少高飛。高飛時滯空時間不長,通常短於5分鐘。 領域性強,雄鳥常以發出特有的鳴叫方式來宣示領域。對人類羞怯,雖可適應人類干擾過的環境,但畏懼人類近距離活動,觀察者不易接近。個性凶悍,常主動在空中俯衝其它猛禽。繁殖期護巢勇猛,對接近巢的其它猛禽及人類會猛烈衝擊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