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短縮,披針形葉片放射狀排列。葉質地略厚,葉色深綠,葉柄與葉背的中肋橘色。葉身略呈波浪狀。葉長15-25公分、葉寬5-10公分。穗狀花序長約10公分,白色花有6瓣,花後結三角形略似楊桃的果實。開花期春季,結果期夏季。
栽培方式
適合半日照環境,葉片受到陽光曝曬會黃化,放在太陰暗的位置則會讓橘色的部分顏色變淡。高濕度環境可以促進葉片生長,所以可以隨時在葉片上噴水。觀察葉片略有萎軟現象或葉面失去光澤時就要澆水。肥料使用觀葉植物用的液態速效性肥料,大約隔週於葉片上噴施一次。春至秋季可以施用一次長效性觀葉植物用肥料。外圍葉片如有黃化枯萎現象應及早剪除,以維持全株美觀。開花觀賞性低,可以及早剪除避免結果耗費植株養分。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蘭嶼和綠島也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 闊葉林和海岸林等活動,飛行緩慢優雅,成蟲喜訪花吸蜜。在臺灣與本種近似的是其他兩種絹斑蝶屬的種類,本種 體型最小,因斑紋分佈外觀看起來特別白,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北部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夾竹桃科的鷗蔓和布朗藤 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背,卵呈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兩對肉 質長突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蛹體粗短,外觀為翠綠色。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豬草
作物學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作物科別:菊科
雌雄鳥同型。額紅褐色,背面黑色而有藍色光澤。翼和尾羽黑色,尾羽除中央一對外,各羽內側近末端處均有白斑,飛行時尾羽平展,內側的白斑連成V字型,最外一對尾羽特別長,形成甚深的尾叉。腹面的腮、喉紅褐色,上胸有一黑色橫帶,胸以下白色或淡黃褐色。飛行時,翼下覆羽為白色或淡黃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環境以中、低海拔的開闊地為主,很少進入森林地區,平地較為普遍,多見於農地、沼澤、魚塭地區,常大群於低空穿梭盤桓,捕食昆蟲。非繁殖期常有數以萬計的大群於黃昏集結飛翔,入夜後集體棲息於甘蔗、狼尾草等高莖作物的葉片上。
南美產中型脂鯉,體幅略寬,但仍呈紡錘型;體側具不規則之橫向細紋,但隨成長體側之三個黑點愈加明顯。多以平直軀幹搭配略呈前傾姿態緩慢移動。背鰭軟條數12,臀鰭軟條數11。
分布區域
南美洲,蘇利南和亞馬遜河流域;主要由阿根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