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性常綠灌木,分枝性花,花苞多,花雖不大,但金黃色的花朵從春天開到秋天,非常亮眼,而串串花序也像金色的老虎尾巴,故有「金虎尾」之稱,搭配細嫩且粉綠色的葉片,是近年來新興的盆花及庭園花木,因其株型不高且可修剪,可作為低矮綠籬或圍邊使用,風土適應性很好,生長相當快速,花朵小但多,故有"Rain-of-Gold"黃金雨之稱。
栽培方式
需要全日照環境,開花才會豐盛,夏季不能缺水否則影響開花。植株生長高度低矮,可視栽培應用情況於冬季進行修剪,可促進分枝生長,開花更繁茂。春季務必要施肥,夏季可追加一次,能讓花開到秋季。性喜溫暖,適溫為15-30℃,花期春、夏、秋相當很長,花苞繁多,能陸續開放,葉色終年常綠,莖紅褐色,分枝性佳,並能忍受貧瘠的土壤。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北部山區棲地少,較難看到。成蟲喜歡於疏灌草地、農田、荒地和河濱等明 亮開闊的環境出現,在靠近地面活潑飛行,會訪花吸蜜,雄蝶常群聚於濕地吸水。在臺灣的黃蝶屬共有七種,本種 是唯一沒有性標的種類,低溫期前後翅緣毛呈桃紅色,在辨識上必須有經驗者,才能準確辨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假含羞草和大葉假含羞草,雌蝶將卵 單產於寄主植物的葉片上,卵呈淡黃色梭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為綠色,於寄主植物的枝條或葉片下 化蛹,蛹為縊蛹,外觀呈綠色,兩側扁平,頭頂有一尖狀突起。
體長約13cm,雌雄鳥的羽色相同。喙黑或褐色,虹膜黑褐色,頭上、後頸為紅褐色,臉及頸側灰白色,頰有大型黑色圓斑,喉黑色,背栗赤色、有明顯黑色軸斑,腰及尾上覆羽淡栗色,小覆羽赤褐色,中、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飛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胸、腹、尾下覆羽灰白色,脇淡褐色,尾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腳淡黃褐色。幼鳥的整體色調較灰、頰無黑色圓斑,背部色澤亦較淡,其餘與成鳥相同。
棲地與習性
麻雀是台灣鳥類中最能夠適應人類棲地的鳥種,在都市鬧區環境中,麻雀可說是最普遍的鳥種。海拔500m以下的城鎮、鄉村、農田的住家附近經常可見。由於近幾十年來,隨著山區的人為開墾漸漸普遍,麻雀的海拔分布上限,可由日治時代的600m上升至2,000m左右。喜歡於地面及稻田中覓食,經常數隻或成群活動,群聚性相當明顯。飛行時成直線波浪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