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10公尺以上,主幹直立,側枝分支角度狹小,讓樹形自然成為三角錐形。葉有兩型,種子萌發的幼株及枝幹萌生枝的葉片是短針狀,一般枝的葉片是十字對生的鱗片狀。針狀葉長0.4-0.8公分、鱗片葉長0.2-0.5公分。雌雄異花,花開於枝端,雄球花褐色,雌球花綠色,園藝栽培罕見開花。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日照不足植株很容易壞損。不耐旱,介質略乾就要澆水,尤其夏季高溫期水分蒸散快,稍一不慎就會讓植株缺水,產生嫩梢乾萎捲曲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枯死。園藝生產栽培大多使用培養土種植,培養土排水透氣性好,但是保水力比較不足。因此買回香冠柏可以改用保水力較強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種植,會更容易養護。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為保持香冠柏的三角錐形,可以隨時修剪長太快而破壞樹型的枝條。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到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森林邊緣較潮濕的環境活動,飛行並不活潑,雄蝶喜於濕地吸水,停棲時翅膀通常閉合,有時會至有陽光處曝曬,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喜訪花吸蜜。成蟲後翅腹面,具9枚呈圓形排列的白色斑點,這也是其中文俗名由來,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所以在本島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期以幼蟲形態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芒、五節芒、臺灣蘆竹和甘蔗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卵呈白色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蟲巢內壁,防止水份入侵。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心葉牽牛花
作物學名:Ipomoea hederifolia
作物科別:旋花科
雌雄鳥的外形相似。喙暗褐色,虹膜紅褐色,頭為鼠灰色,喉、頭後、頸、胸為淡褐色,頸側至後頸為黑色具有細小白色斑點,背、腰及翅上覆羽為褐色,羽緣較淡,飛羽深褐色,腹為淡褐色,尾下覆羽灰色,尾羽褐色,外側尾羽黑色,具白色邊緣,腳及趾紫紅色。
棲地與習性
分布於台灣各地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的開墾地及林地,非常適應人為環境,在都市中的綠地很容易見到。多單獨、成對或小群活動。覓食幾乎都在地面上漫步尋找,以晨昏時最為活躍。看到人接近時,會快速振翅飛離,飛行時有明顯的揮翅聲。休息時常成群停立在電線、樹枝或屋頂上。
南美產中型脂鯉,體幅略寬,但仍呈紡錘型;體側具不規則之橫向細紋,但隨成長體側之三個黑點愈加明顯。多以平直軀幹搭配略呈前傾姿態緩慢移動。背鰭軟條數12,臀鰭軟條數11。
分布區域
南美洲,蘇利南和亞馬遜河流域;主要由阿根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