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王母娘娘對女兒管教嚴格,小女兒性格剛烈喜歡自由,嚮往人世間的生活,有一次她想乘赴瑤池爲母后祝壽的時候,下凡到人間走一遭,沒想到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使她不得脫身,於是小女兒把頭上的白玉簪拔下,對它說:「你就代我到人間去吧!」一年後,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長出了像玉簪一樣的花,其株型秀麗脫俗,花莖從葉叢中抽出,花朵清麗並散發幽雅的香味,人們稱它爲“江南第一花”。全株都可入藥,鮮花含芳香油,根可治跌打傷,鮮葉搗汁可治蟲蛇咬傷。
栽培方式
性喜冷涼,生長適溫15~25℃,濕潤及肥沃沙質土壤為佳,種子播種後實生苗2年可以開花,分株苗當年就可以開花。台灣地處亞熱帶,需要遮蔭及使用排水良好介質來栽培玉簪花,最好是能在高冷地栽培。玉簪花葉片色彩多樣,有綠葉、黃金葉、斑葉品種等品種,葉型也有心型、卵形、披針形等,玉簪花品種多達60多種,適合庭園美化及盆栽應用。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生林和針葉林等處活動,飛 行活潑敏捷,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液等。本種早春出現的個體破舊,因是去年夏末後躲藏越 冬的成蟲,當年新生個體在初夏陸續羽化,在臺灣無近似種類,在辨識上不難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一世代蝶種,成蟲夏末後躲藏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只有榆科的櫸木,雌蝶將卵聚產於寄主 新芽或枝條上,卵呈黃色球形,具數條左右突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化蛹於 寄主附近固定物,蛹為懸蛹,外觀是淡褐色,腹部具數列尖銳棘刺。
全身大致為粉紅褐色,喉部及身體腹面的顏色較淺。喙基部的羽毛黑色,頦有粗而醒目的黑線,喉部粉紅褐色略淺。背、肩羽紅褐色,小翼羽及大覆羽與中覆羽外側亮藍色與黑色相間,接近身體的大覆羽黑色。最近身體的一根次級飛羽栗色有黑色羽端,其次兩根黑色,其餘次級飛羽在羽毛外瓣有大塊白斑及白、藍、黑相間的橫斑。初級飛羽灰黑色。下腹、尾上覆羽及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兩隻中央尾羽及其它尾羽外瓣的基部有灰藍色橫斑,最外尾羽末端與邊緣淺色。喙黑色,跗蹠與趾肉黃色。
棲地與習性
通常單獨活動,有時成群出現。出現在闊葉林、針闊葉混生林中,喜歡在殼斗科的樹上枝葉濃密的部分活動覓食。冬季會降遷到比較低海拔的地區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