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百合英名"Spider Lily",為常綠球根草本,地下莖為粗大球形鱗莖,葉片線形、劍形,具短柄,質地厚肉質,深綠色,兩面光滑無毛,向四面生長略彎曲,夏季開花,由植株基部抽出扁圓形的花軸,花白色為星狀,也像蜘蛛,故名"蜘蛛百合",每花有6枚細長的花被,花被基部則是白色蹼狀物連結,中間好似一個圓形,蜘蛛百合一般易與文殊蘭混淆,文珠蘭葉片較寬,主要是花被基部也是細絲狀並無聚合成圓形。
栽培方式
宜種植於日照充足而溫暖處,生長適溫為25~35℃,冬季生長遲緩,可略耐低光,適合群植及列植,更顯壯觀,開花時此起彼落,花期從春延伸到秋季,果期為秋末,適合種於池邊、水邊生長更佳,一般露地栽培生長較有空間,且可自然分生、增生呈叢狀,盆栽栽培則要採用大盆器,並隨時保持溼潤才能生長良好。注意鱗莖有毒,誤食會引起嘔吐、腹瀉。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也有分佈。成蟲主要出現於草原、濕地、農田、荒地和河川岸邊等明亮開闊的環境,飛行緩慢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液等。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高溫期前後翅腹面的眼紋大而明顯,低溫期眼紋縮小。因棲息的環境近年來被開發、整治或逐漸減少消失,族群已出現式微的趨勢,值得加以關注。本屬臺灣產有七種,外形斑紋近似,本種雄蝶後翅中室前側脈膨大,且翅色比其他近似種較淺,在辨識上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本氏柳葉箬、芒、五節芒、開卡蘆、李氏禾、象草、稻和茭白筍等,雌蝶將卵數顆聚產於寄主葉面上,卵呈淡黃色半透明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有綠色和褐色兩型,終齡幼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有綠色和褐色兩型。
害蟲學名:Aleurotuberculatus guyavae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蝨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番石榴
作物學名:Psidium guajava
作物科別:桃金孃科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頭部、後頸和喉黑色,眉紋細長白色。上背經頸及肩羽至上胸有一橙紅色寬帶,體背石板黑色,腰橙紅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翼暗褐色,各羽外緣欖灰色。下胸淡欖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鳥頭部和體背暗橄欖褐色,白眉較不明顯。頸至上胸無橙紅色帶,飛羽和尾羽黑褐色,外緣欖褐色。腹面淡欖黃色,喉和下腹較淡,尾下覆羽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褐色。
棲地與習性
繁殖季節棲息於海拔2,600至3,550m的山區,針、闊葉混合林和針葉林下濃密的矮叢中,非繁殖季節出現於海拔1,650至2,820m的闊葉樹林和針、闊混合林,有垂直遷移的情形。不與它種鳥類混群,常單獨出現在林緣、小徑或灌木的枝頭上,不喜開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