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外表有白粉。多肉質莖呈節狀,直立或匍匐生長,直立生長的莖高10-15公分,直徑約1-1.5公分,於葉痕下有褐色條紋。乾燥環境栽培,莖容易短縮呈圓球形,在台灣栽培因為陰雨天較多,莖通常呈棍棒狀直立形。互生心形葉生長於莖端,乾燥容易落葉。葉身有波摺,葉緣凹入使葉形像箭頭。葉面灰綠、葉被有時紫色,另有白色與粉紅斑紋相間的斑葉品種「七寶樹錦」。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日照充足莖節短,植株迷你可愛。日照不足時莖節長伸,植株高大容易傾倒。介質必須排水良好,介質常處於潮濕狀態容易造成根、莖腐爛。冬季低溫期休眠,可停止澆水或是觀察介質乾透時才澆水。春至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本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北部較少見。成蟲主要出現於常綠闊葉林、竹林和荒地有遮蔭的環境,飛行活潑 敏捷喜歡吸食動物排遺、腐果和樹液等。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高溫期前後翅腹面的眼紋大而明顯,低溫期眼紋 縮小。在臺灣近似的種類為切翅眉眼蝶,該種前翅前端平整有如刀切,本種則較圓弧,在辨識上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竹葉草、馬唐、兩耳草、求米草和 藤竹草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面上,卵呈白色半透明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於葉片下方化蛹, 蛹為懸蛹,外觀為綠色。
體長約 11cm。背面大致為黃綠色,白色眼圈甚明顯,眼先有一道黑色帶,前額稍黃。喉至上胸黃色,下胸及腹部污白色,?部較灰。尾下覆羽黃色。虹膜紅褐色。喙黑色,腳鉛灰色。
棲地與習性
非常適應人類營造的綠地環境,包括公園、校園、庭園、行道樹、果園等,即 使在大都市內也可依賴零星的路樹而生存良好,也常造訪樓房陽台的植栽。總是生活於人類聚落附近,會隨著人類開發而至山區道路旁的林緣,也會與小型山鳥混群活動,但不會進入完全的天然林內。對人類毫不畏懼,已演化成完全與人類共存。 成群生活,鳥群規模約20至50隻,冬季的鳥群較大。一天當中鳥群的大小及組成份子經常改變,可知鳥群並無嚴密的組織,且個體在區域間有很高的流動性。休息時會互相理羽。夜間數隻一起依偎在樹上的細橫枝上睡覺。
體呈紡錘狀但略顯側扁,吻端圓鈍不具明顯之上下頷;眼睛比例小,個體多以特殊脈衝之電流進行定位、定向與溝通;體色多為銀白、蒼灰至灰綠。背鰭與臀鰭皆不具硬棘,軟條數分別為14-19及25-31
分布區域
甘比亞、剛果、塞內加爾國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