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桃株高約70-120公分,屬於灌木型態,盆栽種植會較矮化。枝條細軟,葉面有白粉,平地約春到秋天開花,花冠具有如黃金般特殊的金黃色,非常搶眼,再加上細緻而突出的花絲,故稱為"金絲桃",是近年來受到矚目的盆花及庭園苗木。另金絲桃之萃取液或油脂則可利用於美容及美髮上,常見於洗髮精的成分。
栽培方式
金絲桃栽培以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佳,可在全日照到半日照的環境生長,冬天10℃以下會有寒害,葉片變得枯黃,若為盆栽要移到避風處。開花期從春天到秋季都會陸續開花,花後修剪一次。春季施用花肥以利開花。其枝條會略為下垂,若露地栽培可成為圍籬感覺的灌木叢。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中、高海拔山區,另外彭佳嶼、龜山島、澎湖、蘭嶼、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草原和都市綠地等處活動,飛行快速敏捷,雄蝶常至山丘或山峰頂作領域占有,成蟲會訪花吸蜜,本種是典型草原性蝴蝶,在山區或都市中的大片綠地,只要有開闊的草地,就有機會看到牠們,在臺灣與本種近似的是綠豹蛺蝶,但其後翅腹面具綠色紋,本種並沒有,所以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菫菜科的小菫菜、喜岩菫菜、箭葉菫菜、臺北菫菜和如意草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體上或附近物體,卵呈黃色圓錐狀,上具幾何形凹陷,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於寄主附近的固定物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黑褐色,上有尖銳突起。
雌雄鳥同型。前額栗色,其餘背面及尾羽黑色而有藍綠色金屬光澤。眼先絨黑色,頰、頦、喉及前頸淡栗褐色,至前胸稍淡。翼深褐色,尾羽暗褐,尾羽除中央一對外,於內側近末端處具白色橢圓形斜斑。腹面胸以下灰棕色,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緣。喙黑色,跗蹠及趾角褐色。
棲地與習性
常於農耕地、鄉村小鎮的住家附近或山坡上空飛行捕食昆蟲,飛行時通常不成大群而成鬆散約5隻以內的小群,飛行高度偏低,一大半的時間多在離地面或植群上方10m以內的低空飛行覓食(Waugh&Hails1983),或混雜於其它燕群中。喜停棲於電線或空曠地區的枯樹枝上。
體呈縱扁,幼魚階段體色暗沉,體表多不規則之淺色色塊,尾鰭自尾柄基部為灰白色,並於上下緣有明顯絲狀游離。個體隨成長體色更顯黯沉,體表紋路連接呈波紋狀,但卻與尾鰭白色色塊同時轉趨模糊。
分布區域
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境內之Solimões河與普魯斯河(Rio Purus)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