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公告丹娜絲颱風首波災害救助 加速農民災後復耕復建
114/07/08
農業部
農業部推動寵物食品科學化管理 引領產業接軌國際 「2025國際寵物產業論壇」7月登場 聚焦營養標準與實證創新
114/07/08
農業部
南投山林寶藏大公開!台灣山茶研習,助攻「林下經濟」新生活!
114/07/08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獨芭一方 清爽一夏」臺灣芭樂樂當季推廣活動正式登場
114/07/07
農糧署
丹娜絲颱風逼近 農業部全面部署、嚴防災害
114/07/07
農業部
暑假玩山林X黑熊知識!大雪山黑熊保育推廣活動熱鬧登場
114/07/0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感受合歡山夏季清涼森活
114/07/03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第二屆田媽媽「記憶中的那一味」評選名次出爐!邀您至「2025台灣美食展-臺灣農業館」品味農村風土與人情
114/07/02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 20支團隊蓄勢待發 共識營圓滿落幕 青年攜手探索返鄉實踐路徑
114/07/01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珍惜食物從我做起!竹縣惜食料理甄選 冠軍晉級全國爭霸
114/07/01
新竹縣政府
胡蘿蔔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嗎?
114/07/08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木屑堆肥化循環應用之方法
114/07/07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藉由脂質成分與光譜技術辨別榛果來源以打擊食品詐欺
114/07/04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藉由機器學習模型改善雞胸肉質檢測
114/07/01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改善玉米帶慣行輪作模式,可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114/06/30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新興標籤「再生農業」含意究竟為何
114/06/27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
盛夏瓜類苗期易受病害 透過整合管理、精準防治以助產業升級
114/06/20
種苗改良繁殖場
品種、技術新突破,宜蘭哈密瓜「卡」實讚!
114/06/18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茶改場新型加工技術讓國產茶飲原料再進化
114/06/18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林試所成功自臺灣肖楠提煉精油 為林業剩餘資材開啟再利用契機
114/06/16
林業試驗所
來「粗」洋香瓜吧! 宜蘭高顏值日系粗網紋洋香瓜試種成功,驚艷上市
114/06/11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5臺南國際芒果節產區系列活動~【芒著開趴】料理賽打頭陣~各家好手大顯身手,展現芒果料理無限可能!
114/06/30
臺南市政府
推動在地保育與文化永續 表彰全臺特優八社區
114/06/26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林保署工程融合自然解方,勇奪全球建設大獎!
114/06/17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花改場開設農民學院土壤肥料專班 學員受益良多
114/06/02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國土綠網教育向下扎根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培訓29位繪本講師 推動石虎保育走進校園與社區
114/05/1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翻越海岸山脈 農改場至新社部落開設原力學堂
114/05/09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部公告丹娜絲颱風首波災害救助 加速農民災後復耕復建
114/07/08
農業部
《djalan 造路的人》特展 7月登場 邀您走進南國部落的永續之路
114/07/0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暑假玩山林X黑熊知識!大雪山黑熊保育推廣活動熱鬧登場
114/07/0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綠色照顧扎根農村 臺中農改場強化綠照推動人員第一線實務力
114/07/04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感受合歡山夏季清涼森活
114/07/03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仙丹花
仙丹花由數十朵小花,聚成半圓球形,可達8-10公分,有如小繡球花,盛開時,花團錦簇,花冠成高腳杯形,觀賞價值極高,花色有橘紅至深紅,亦有白、黃、粉紅等色之變種,有盆栽或切花型態,有矮仙丹、大王仙丹、宮粉仙丹等園藝品種,中國人喜愛喜氣的紅橘色,故常被大量種植在居家及公園。
栽培方式
仙丹花喜愛溫暖的氣候,全日照下開花旺盛,可耐60-70%遮蔭,略耐旱,因分枝愈多開花愈多,建議可修剪以利側枝生長,花芽才會更豐富。仙丹花可為灌木、小喬木型態,高可達2米,近來花市多將之矮化,以符合一般居家綠美化使用。
波蛺蝶
本種主要產於本島中、南部的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北部較少見,另外龜山島、小琉球、蘭嶼、綠島、馬祖和金門也 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荒地和河川沿岸等處活動,飛行快速敏捷,成蟲會訪花吸蜜,在臺灣沒 有近似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只有大戟科的篦麻,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 背面,卵呈淺綠色球形,表面密生長棘,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於寄主莖上化蛹,蛹 為懸蛹,外觀有綠、褐色兩型,外型像捲曲的葉片。
朱鸝
體長約25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鉛色,虹膜白色,頭、頸、上胸及翼為黑色,其餘部分皆為鮮朱紅色,腳鉛色。雌鳥的羽色類似雄鳥,但胸及腹雜有白色羽毛及黑色縱斑。亞成鳥的頭、頸、上胸及翼為暗褐色,背、尾羽及尾下覆羽暗紅色,胸至腹部污白色,雜有暗褐色縱斑。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低海拔山區,喜愛在闊葉林內活動,大多單獨出現。
農業大數據與關鍵字文字雲
農業及農食鏈名目生產毛額及GDP比重
七月
當令農產
七月
當令農產
山苦瓜
一年生葫蘆科苦瓜屬蔓性攀緣草本植物,分枝繁茂,蔓具有捲鬚和毛茸,可攀緣,全株具有特異的臭味,瓜形比一般栽培種苦瓜小,果實顏色由綠至深綠,果長3-15公分,果寬2-4公分,果型由橄欖型至長橢圓型,果面肋條狀突起,部分具刺狀。苦瓜含苦瓜素,故帶有苦味,煮後轉成苦甘味,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解毒及軀寒之效用。
產期
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產地
桃園:新屋,新竹:尖石、五峰、峨嵋,花蓮:吉安、秀林、新城、壽豐,台中:后里
稻米
台灣稻米常見的種類有糯米、蓬萊米和在來米三大類。目前台灣食用米以米質特性來區分,主要有三種稻米,分別是粳米、秈米及糯米。粳米即俗稱的「蓬萊米」,其米粒透明及較短圓,全臺各縣市均有種植,以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及臺南縣的生產面積最為廣大。而秈米則分為硬秈及軟秈。台灣長久以來種植的在來米,就屬於硬秈,主要作為米食加工原料之用,產地以雲林、嘉義為主;至於軟秈就是市售的長秈,口味和粳米相近,米粒透明、細長,以彰化縣的產量最多。糯米部分,有米粒較...
產期
一期稻:4月,5月,6月,7月二期稻: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產地
桃園:八德、龍潭、新屋、楊梅,新竹:,苗栗:三灣、後龍、竹南、通宵、苑裡,宜蘭:羅東、頭城、五結、三星、礁溪、員山、冬山,花蓮:花蓮市、鳳林、玉里、新城、吉安、萬榮、卓溪、光復、富里,台東:台東市、關山、長演、鹿野、池上,台南:後壁,高雄:大寮、美濃,屏東:新園、東港,台南:下營、白河
產期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產地
新北:雙溪、三芝、新店、淡水、烏來,宜蘭:南澳、大同,桃園:復興,新竹:尖石、關西、五峰,苗栗:南庄,台中:和平,南投:信義、埔里、仁愛、竹山,高雄:六龜,屏東:牡丹,台東: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