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度可達3公尺。全株覆滿細毛。對生葉片大型紙質,葉長15~20公分、葉寬約10公分。穗狀花序自莖端伸出,會有數個分枝而成叢狀。粉紅色脣狀花自橘黃色苞片內伸出次第而開,整體花序觀賞期可長達2~3個月。
栽培方式
適合半日照或全日照環境,種植位置避免強風吹襲,以免大型的葉片破損。春至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開花後進行強剪以促進分枝,秋季後枝條末端已經形成花芽,勿再進行修剪,以免將花芽剪除,造成來年春季無花可賞。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澎湖、綠島和基隆嶼也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 海岸林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植物的汁液。本種在冬天會群體遷徙至臺灣南部及東 南部,在避風的山谷作集體越冬的現象。本種是臺灣產紫斑蝶中,體型最小者,所以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桑科的盤龍木,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新芽 或幼葉上,卵呈淡黃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三對肉質長突起,終齡 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為翡翠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
害蟲學名:Planococcus minor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咸豐草
作物學名: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作物科別:菊科
雌雄鳥體色略異。雄鳥整個頭部至前胸為黑褐色,體背為帶鏽赤色的欖褐色;尾羽暗褐色,中央一對及其它尾羽外瓣灰欖褐色;初級、次級飛羽及初級覆羽暗褐色,外緣欖褐色,三級飛羽及大、中、小覆羽欖褐色。胸及腹側為橙紅色,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為白色。 雌鳥頭部色澤較淡,腮、喉白色,有暗欖褐色的細軸斑,兩側各斑較寬,其餘與雄鳥相同。上喙暗褐色,下喙除尖端外黃色。跗蹠及趾淡黃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各地林緣、果園或近郊公園,常在有遮蔽處的地面或附近有樹林的開闊地覓食。遷移期常成大群,有時與其它鶇類混群。性機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