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老最常被作為綠籬,雖為小喬木,常被修整為灌木狀,具有耐風、耐陰、抗瘠的特性,並且可耐修剪,可剪造型、庭園美化、大型盆栽等。果實是鳥類食物,是良好的誘鳥植物,吸引鳥類前來覓食。花朵為下垂狀,花萼圓形,花冠淡紅色至白色花,倒吊似小鈴鐺,果實為漿果,紅黑色球型。
栽培方式
樹性強健,耐熱,耐旱,夏季開花,可觀葉、觀姿、觀果。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適合生育適溫約20~32℃,以砂質壤土最佳。種植之初,先在介質中加入基肥,每年春天添加追肥。若要增加分枝成為屏風綠籬,要多次修剪頂芽,若種植處風力太強,初期應立枝架以利支撐。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常綠闊葉林和竹林中,飛行活潑敏捷喜於有遮蔭的環境,喜歡吸食腐果、樹液和粉介殼蟲分泌物等。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高溫期前後翅腹面的眼紋大而明顯,低溫期縮小或呈點狀,有些則幾近消失。本種以往在北臺灣記錄稀少,近年來數量大增,尤其低溫期其他蝴蝶減少時,其數量仍然不減。本屬臺灣產有七種,外形斑紋近似,本種前翅前端平整有如刀切,可與其他近似種區分,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柳葉箬、求米草、竹葉草、藤竹草、棕葉狗尾草和馬唐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面上,卵呈淡黃色半透明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前幾齡為綠色,至終齡幼蟲轉為褐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是綠色為主。
體長39cm。繁殖羽身體大致為黑色而有綠色光澤,尾羽末端羽緣黃白色,背、翼橙栗褐色,覆羽羽軸白色,呈縱斑狀。喙黑色。非繁殖羽全身大致為栗褐色,羽軸黃白色,呈放射狀縱斑。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褐色,有多道黑色橫斑,外側尾羽黑色。下胸及腹部淡黃色,腹側有褐色細橫斑。喙黃褐色。腳黑色,後內趾的爪甚長。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平原、丘陵、低海拔山區的河谷平原,喜愛芒草與灌叢雜亂交錯的平坦荒地,也包括蔗田、墓園等人為環境。有很強的地棲性,經常隱身於濃密的灌叢間地面潛行覓食,偶爾於變換位置低飛時或停棲於較高的灌叢時才會被發現。 夏季羽色鮮明且活動頻繁,很容易被發現;但冬季的羽色黯淡,同時變得非常隱密,不容易被發現。飛行能力不佳,經常在穿越鄉間道路時被車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