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度100~150公分,莖直立或斜伸。莖常呈紫色。對生卵形至披針形葉片,葉長2~6公分、葉寬1.5~3.5公分,葉色深綠或橄欖綠,葉緣有粗鋸齒。輪繖花序組成總狀花序,每一輪繖約6朵花。花脣形,上脣較大且略反捲,直徑約0.25公分,下脣較小且前伸。花蕊彎曲長伸,長3~4公分。花色白或淺紫色。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或半日照溫暖環境,介質略乾或葉片、花序略有萎軟現象時就澆水。肥料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枝條如有葉片黃化、枯黃以及生長停滯的老化現象,可以將枝條強剪以促進新枝萌發開花。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澎湖、蘭嶼和綠島,金門及馬祖也有其他亞種分佈。成蟲喜歡 於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生林、海岸林、農園和都市林等處活動,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吸蜜,也會吸食鳥類排遺 雄蝶有領域行為。在臺灣沒有近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葛藤、黃野百合、水黃皮、波葉山螞蝗、島槐 、白木蘇、田菁和濱槐等,取食花或花苞,雌蝶將卵單產或聚產於寄主植物的花穗上,卵呈白色扁平狀,雌蝶分泌白色泡狀 物質將卵包覆,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淡褐色,於寄主附近的枯葉或石堆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黃褐色,上有暗 褐色斑點。
雌雄鳥外形相同。體型很小,頭圓大,翼型圓短,尾中等長度。頭頂與腰棕橘黃色,眼先淺褐色,白色眉線很長,喙黃白色,身體背面及翼的覆羽深橄欖黃色,大覆羽黑色。翼暗褐色,初級飛羽黑色,基部外側羽緣白與橘黃色,次級飛羽外側羽緣主要是橘褐色,有白色羽端,尾羽灰棕色,外緣褐橘色。下頦、喉部黑色,胸部、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黃白色。跗蹠與趾肉褐色。
棲地與習性
社會性極強,會二、三十隻成群在高海拔竹林、灌叢、鐵杉林下的箭竹叢與草叢中活動,棲息環境通常植被非常濃密,但因體型很小,所以可以輕易在縫隙之中穿梭,很少做長距離飛行。 非繁殖季有時與台灣戴菊、紅頭長尾山雀等混群活動。有關本種的生物學資料很少,推測其社會行為與棕頭鴉雀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