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可達30公尺,一般維持在10公尺以下。木材品質良好,可做建材或家具。對生二回羽狀複葉,複葉長30-45公分;小葉橢圓形,葉長約1公分。葉片質感細緻柔細,具有與蕨葉相似的形象。圓錐花序自枝端伸出,花序長約30公分,藍紫色花喇叭形,花冠5裂,花徑約3-4公分。果實扁圓形,直徑5-7公分,造型像響板。裡面有具翼的種子。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日夜溫差與乾燥可以刺激開花。露地栽培於種植初期每周約澆水1-2次,待新芽生長後即可不必特意澆水。肥料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藍花楹成株天然樹形為圓球形,如果有散亂的枝破壞樹形,可以酌加修剪以維持樹形美觀。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森林邊緣或溪流附近活動,飛行快速敏捷,停棲時翅膀平攤,並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各種動物的排遺。臺灣瑟弄蝶的後翅背面,具7枚呈弧形的黑色斑點,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樟科的樟樹、錫蘭肉桂、假長葉楠、大葉楠、豬腳楠、臺灣檫樹、黃肉樹和山胡椒等,近年來發現人工栽種的陰香,牠們也會利用取食,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子或枝條上,卵呈扁球形,其上覆有來自雌蟲腹部末端之橙黃色軟毛,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高溫期大蟲巢邊緣,具有幼蟲咬出通風用之缺口,低溫期蟲巢成密閉狀。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防止水份入侵。
害蟲學名:Saissetia coffeae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軟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咸豐草
作物學名: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作物科別:菊科
雄鳥的頭部為淺灰至深灰色,後枕有時會有淡淡的綠色反光,頸部排列有豎起的硬羽,基部黑色,尖端為很寬的皮黃色帶,使得頸側呈淡乳黃色。頸側、胸部及上肩羽在不同角度光線下會反射出耀眼的暗綠或紫色光澤。肩、背、尾上覆羽、尾羽上方為灰黑或暗灰色。覆羽比肩羽顏色稍淡,飛羽的色澤則偏褐。頷及喉部乳白色漸漸融入乳黃色的頸輪,前頸反射很強的綠紫光澤。胸部暗皮黃灰色有不明顯的綠色光澤,脇暗皮黃灰色,往腹部則轉為棕皮黃色及較淡的桃紅皮黃色,至尾下則為白色的尾下覆羽。尾下黑色。翼下黑色有較褐色的飛羽。虹膜淡黃色到灰白色,眼圈灰色;喙基部紫黑色,尖端灰綠色或藍綠色;腳紫紅色。雌鳥與雄鳥近似,但色澤較暗,較偏褐色。
棲地與習性
生活於中海拔山區針闊葉混合林及常綠闊葉林的森林鳥種,冬季時會降遷至低海拔山谷。生性相當隱密,常單獨、成對或是10至50隻群體活動,喜歡在大樹上靜靜的停棲,隱身於濃密的枝葉中。 受到驚嚇時,在一陣鼓翼聲中,以強勁的飛行能力,在樹冠間靈巧的穿梭,快速地逃逸無蹤。通常在大樹上活動,有時會降落於地面。不會固定在一個地區活動,常漫遊於山林間尋訪結果的樹木。
體縱扁而頭部寬闊,兩眼位置偏向上位;體多呈灰黑色至深灰色,全身與各鰭則密布白色圓點。背鰭硬棘數2,軟條數7-8;臀鰭硬棘數1,軟條數4-5。
分布區域
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之奧利諾科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