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蓮花的名稱來自其屬名Ranunculus音譯而來,且因為如同長在陸地上的高雅蓮花所以稱"陸蓮花",而其瑰麗的花色,層層花瓣相疊,有如縮小版的牡丹,故又稱為"南方牡丹"。陸蓮花有著紡錘形成簇小塊根,故分類為球根花卉,葉片為羽狀裂葉,葉色翠嫩形似芹菜,莖中空,高度30~60公分,莖葉與花萼長有細毛,早期引進當切花用,現在也有盆花上市。
栽培方式
在原產地夏季高溫乾燥,植株以地下部進入休眠,待氣候冷涼時,球根因低溫打破休眠開始發芽,並有雨水滋潤供應生長。生長適溫為日溫15~20℃、夜溫7~8℃,在台灣冬至春季是主要觀賞期,時序入夏後會因天氣炎熱潮濕,植株日漸衰弱而無法越夏,必須捨棄球根來年再種。適合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環境栽培,植株不耐乾燥,喜歡溼潤的環境,盆土略乾即需澆水。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澎湖、綠島和小琉球也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海岸林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植物的汁液。本種在冬天會群體遷徙至臺灣南部及東南部,在避風的山谷作集體越冬的現象。本種是臺灣產紫斑蝶中,前翅背面唯一具有藍白色桿狀紋,也是現存種中體型最大者,所以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桑科的榕樹、大葉赤榕、雀榕、白肉榕、薜荔和垂榕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新芽或幼葉上,卵呈淡黃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四對肉質長突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為水銀或青銅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朱槿
作物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作物科別:錦葵科
體長約73cm。頭頸、胸部、背面及尾為一致的深褐色。眼灰色,臉部皮膚裸露無羽,雄鳥為淡藍色、雌鳥為乳黃色。尾成楔形。腹部、翼下覆羽及尾下覆羽白色,胸腹之間的羽色黑白分明。喙長成圓錐狀,淺黃色。腳黃綠色,趾間有蹼。飛行時腹面及雙翼的黑白對比明顯。 幼鳥腹部及翼下覆羽為淺褐色,雜有許多白色細橫紋,胸腹之間的羽色並無清楚的分界線,喙灰色。
棲地與習性
大洋性的海鳥,棲息於海島或陸地沿岸附近,覓食於近岸的海域,偶爾會進入內陸水域。 滑翔能力佳,能自空中潛入水裡獵食,可以潛水頗深,在水中也能游泳,也常浮游於海上。
體型與Corydoras屬中多數種類相似,惟本種身型相對較短且體高明顯,另呈白色且明顯延長之背鰭前緣高聳醒目,體側縱向之平行紋路或有中斷,但與近似種類相較多顯稀疏;胸鰭無顏色與花紋,尾鰭則具黑白相間之環紋
分布區域
南美洲巴西境內之普魯斯河(Rio Purus)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