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最特別之處就是在早春時節,先開花後長葉,滿枝金黃花朵,猶如金錢滿貫,是過年節間很受歡迎的吉祥花卉,亦有"迎春花"之稱。略有蔓生性的多年生灌木,高可達2-3米,基部叢生,具多數分枝,枝直立或彎曲成拱形下垂。台灣較多是在過年期間自荷蘭進口切花,以備年節時使用。其乾燥果實,為常用中藥,又稱"連召",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排膿功能。
栽培方式
連翹可耐寒、耐旱,喜乾燥和光照充足的環境,在排水良好、富含腐質土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在陽光充足的陽坡生長良好、開花及結果多。苗期生長緩慢,生育期長,需3-4年後開花結果,約3月份會先開花,5月份才會抽新枝,9-10月份果實成熟。因株高可達2米以上,多為露地栽培,剪下其枝條至少1米長來作插花材料,少有盆栽供應。
本種目前僅產於本島北部丘陵地。成蟲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較陰暗潮溼的環境,飛行緩慢,喜歡吸食腐果。本種原本 在臺灣並無分布,1997年6月由陳光亮醫師在基隆地區首次發現後,緩慢擴散分布,目前大臺北部份地區已出現繁殖 記錄。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生期越冬。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菝契科的平柄菝契、仙茅科的船仔草和 棕櫚科的山棕等,雌蝶將十餘至數十顆卵聚產於寄主葉背,卵呈淺綠白色透明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 會在寄主或其他植物葉背或莖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為淺綠色,頭部具兩個尖狀黃色突起。
雌雄鳥外形不同。雄鳥身體背面及胸腹部都是天藍色,上喙基部、頭後各有一個黑色區塊,胸前有一條新月形的黑色窄帶。背部顏色較深,飛羽與尾羽黑色有深藍色邊緣,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體側接近藍色。喙藍色,邊緣及喙尖黑色,跗蹠與趾藍色。雌鳥背部、翼及尾羽棕色,頭後及胸前沒有黑色,頭及胸部的天藍色較黯淡。某些族群的雄鳥在非繁殖季似乎與雌鳥羽色相近,但詳細狀況有待進一步求證。
棲地與習性
全年維持固定的領域,成對在人為干擾較少的樹林或林邊灌木叢中活動,會在空中定點飛行啄食(hover)枝葉上的小蟲,飛擊(sally)飛過棲枝的昆蟲再回到同一停棲點等待,偶然也會覓啄(glean)葉片間隱藏的小蟲。常和其它鳥種形成混合鳥群一起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