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石蒜為多年生球根花卉,初秋時節先開花後長葉,開花時花梗長40-60公分,直接由地面竄出,不帶葉片,如瞬間冒出的寶藏,被暱稱為"忽地笑",花朵開放,花瓣向外翻捲,像是中國傳說中龍的爪子,所以有"龍爪花"之稱。每支花莖頂有4至8朵花,花謝了才長葉片,「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真是金花石蒜獨特的地方。金花石蒜是高級的花材,偶有盆栽栽培販售。
栽培方式
金花石蒜在綠株期土壤水份供應要充足,以促進葉片的生長,而開花期日照不宜太強烈,否則花梗之葉綠素會受破壞而有白化現象,影響觀賞價值, 開花期水份供應可比綠株期略為少些,但不可缺乏,水份若供應不足易導致抽苔率降低及切花不夠長的問題。 金花石蒜對土壤之選擇並不嚴苛,凡排水良好及保肥佳之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均可栽培,但不能在易積水的地區生長,坡地排水好,適合栽培。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也有分佈。成蟲主要出現於草原、濕地、農田、荒地和河川岸邊等明亮開闊的環境,飛行緩慢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液等。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高溫期前後翅腹面的眼紋大而明顯,低溫期眼紋縮小。因棲息的環境近年來被開發、整治或逐漸減少消失,族群已出現式微的趨勢,值得加以關注。本屬臺灣產有七種,外形斑紋近似,本種雄蝶後翅中室前側脈膨大,且翅色比其他近似種較淺,在辨識上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本氏柳葉箬、芒、五節芒、開卡蘆、李氏禾、象草、稻和茭白筍等,雌蝶將卵數顆聚產於寄主葉面上,卵呈淡黃色半透明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有綠色和褐色兩型,終齡幼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有綠色和褐色兩型。
害蟲學名: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茄冬
作物學名:Bischofia javanica
作物科別:大戟科
雌雄鳥同色。頭部自額至後頸及腮、喉等濃栗褐色,上背雜有白色和褐色縱紋,肩、腰及尾上覆羽栗褐色。小翼羽黑色,邊緣灰色;初級覆羽栗褐色,飛羽外瓣有黑色和栗色相間的橫斑,內瓣暗褐色;尾羽為黑色和栗色相間的橫斑,後端轉為黑褐色,兩側末端灰白色。胸、頸的體色與上背同,腹和尾下覆羽赤褐色。喙黑褐色,跗蹠肉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海拔山區 1,700 m 至 2,800 m 的闊葉樹林和針、闊葉混合林的樹上(Yen 1990)。雙翼短圓,常見5至6隻成小群穿梭於樹林的中、上層活動,不做遠距離的飛行,也不與它種鳥混群。爪纖細而強有力,能如茶腹鳾般在樹幹上爬行,但頭不朝下,尋找樹皮裂縫食物或倒懸於細枝上啄食,偶爾也飛臨林邊的草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