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以菇類生產觀點淺談循環農業
							作者:李瑋崧;李裕娟;
							公佈日期:109 年 04 月 29 日
						
						
	若以食物鏈的觀點,來看地球上的生物,可區分為生產者、消費者、清除者和分解者四種位階,其中清除者角色如禿鷹、獵犬和蝦等,係利用生產者或消費者的屍體維生的生物,他們可算是「食腐性消費者」,但清除者把其他生物解體和轉換成小分子有機物後,無法更進一步將其轉換成無機物,便需要像真菌或營養異營性細菌,這類的分解者,將之轉變為無機物,若無分解者,地球上的物質循環恐怕也無法存在。
	菇類是大型的真菌,具有能降解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木質纖維素的酶,菇類栽培能夠降解、利用和分解農業廢棄物。台灣菇類栽培方式廣泛而多元,包含段木、木屑太空包、木屑瓶、稻草堆肥和廢棉等原料。
	循環農業一直是世界的潮流,無論是開發中的國家或先進國家,許多農業廢棄物,在國外都被拿來當作菇類栽培的原料。然而,我國的菇類太空包生產,數十年來還是停留於只以木屑為主要原料!例如在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美國家會以麥稈混少量棉仔殼種植杏鮑菇、印度會以稻稈種植鳳尾菇等蠔菇類,都是將他們最大宗的糧食作物(麥、稻)的非食用部位,以巴士德滅菌(Pasteurization) 或其他方式消毒後,再混拌大量菌種裝填至容量瓶或塑膠袋中栽培菇類。
	
- 菇類生產基質來源
 - 糧食作物廢棄物資源再利用
 - 開發菇類太空包廢棄物循環應用於草莓栽培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蕈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花蓮區農情月刊--循環農業的小尖兵 本場展開養殖試驗黑水虻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循環農業再提升 本場輔導紀元農莊發展循環場域114/06/05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農民學院土壤肥料專班 學員受益良多114/06/04
 - 114年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1/21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剩餘物資再循環 畜牧處與本場訪視花蓮農牧產業112/08/25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2期 - 苗栗循環農業示範場域之建立112/05/24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0期 - 立春訪苑裡 從「苗栗穀倉」談「稻米產業發展」112/03/13
 - 2022中臺灣農業科技前瞻論壇-淨零碳排111/10/07
 - 功能性有益微生物肥料對百香果生長、產量及果實品質之影響111/06/08
 - 臺南區農業專訊第119期-臺灣有機黑木耳達人~莊詠傑 111/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