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提升農業剩餘物質利用效率—稻草能源化
作者:蔡恕仁
公佈日期:113 年 05 月 28 日
水稻是臺灣最大宗的作物,稻穀收成後留下約相等重量的稻草,為全國具規模的農業剩餘資材。稻草富含有機質,具有發展為生質能的潛力,臺東縣每年產生逾7萬公噸的稻草,料源供應充足,運用造粒技術將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其淨熱值為煤炭(5,890 kcal/kg)的56%。未來配合區域性農業剩餘資材處理中心的設置,推動生質能發電,符合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指出,臺東縣以優良的稻米品質享譽全國,一年兩期作12,000公頃的種植面積,每公頃稻穀產量6公噸計算,可產出72,000公噸的稻穀,同時也有72,000公噸的稻草產生。目前稻草多於採收後直接切碎,就地循環再利用;而第一、二期作之間僅有1個月的時間,二期作種植時稻草尚未完全分解,容易引發窒息病等問題,影響水稻植株生育。
為強化稻草循環再利用,臺東農改場於關山鎮輔導循環場域,每期作以稻草捆包機處理50公頃稻草(300公噸),供作物栽培覆蓋或編織為稻草蓆。為提升稻草利用效能,可再經破碎、乾燥及造粒技術,製成固體再生燃料,經檢測其淨熱值為3,290 kcal/kg,符合固體再生燃料品質標準(≥ 2,392 kcal/kg),氯、汞、鉛、鎘等含量皆低於標準值,其中鎘為未檢出。具有成為替代能源的潛力。
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後體積大幅減少,具有易儲存、方便運輸及安全性高等特性,未來配合區域性農業剩餘資材處理中心的設置,將稻草規格化並應用於區域型生質能發電,可將農業剩餘資材能源化,落實循環農業、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

圖、稻草擠壓為固體再生燃料,有效減少體積並提升安全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臺澳養蜂登記制度與病蟲害監測管制比較114/10/21
- 西方蜜蜂作為微生物製劑載體防治作物病蟲害之應用114/10/21
- 蜂糧及人工發酵花粉的營養價值與應用潛力114/10/21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家蠶育種之國際趨勢114/10/21
- 面臨氣候變遷挑戰養蠶業之因應策略114/10/21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2期-請農友注意水稻 白葉枯病、稻熱病、紋枯病 之發生與防治114/10/21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2期-創新農業技術推動有機栽培,落實 ESG 跨域合作114/10/21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