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情月刊342期-綠蘆筍冷鏈計畫專家現地訪視
本場執行政策型計畫「優質蘆筍採前管理與採後冷鏈技術開發」,於12月3日由農科院辦理專 家現地訪視,由楊颺助理研究員、郭明池助理研究員協助,訪視專家包括王自存博士、謝慶昌博 士、李堂察博士、黃肇家博士,赴臺南佳里區黃文鵬先生設施栽培蘆筍與包裝場,以及將軍區農 會,針對綠蘆筍栽培、採收、分級、包裝運輸等環節進行訪視交流。
蘆筍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作物,是極具營養與經濟價值的蔬菜作物,日常食用部位為幼嫩之莖 稍,依顏色又可分為白蘆筍、綠蘆筍、紫蘆筍,臺灣栽種面積約50公頃,年產量約2,900公噸, 主要產地為彰化、臺南,臺南蘆筍產地位於將軍、西港、安定,以綠蘆筍居多。綠蘆筍產季為 3∼6月,多採露天栽培,近年來政府亦多推廣以設施穩定栽培,根據義竹分場研究,以設施搭配 不同栽培管理期程,可全年生產,彌補夏季及秋冬季露天蘆筍缺口。
蘆筍呼吸產熱高、失水快、老化迅速,本場試驗顯示25℃的貯藏壽命僅3∼7天,4、7℃的貯藏 壽命則超過14天。溫度是影響蘆筍鮮度的主要因子,採收時需避免高溫日照並盡快冷藏,本次參 訪的設施蘆筍業者黃文鵬先生有自己的包裝場,每天於凌晨冷涼時採收,送至車程五分鐘的包裝 場進行整理、分級、分束,冷藏於5∼7℃待出貨,蘆筍規格大致可分為蘆筍 (莖粗>1公分、截切 成27∼30公分、基部需削皮) 與蘆筍花 (莖較細、僅截切保留上段筍尖約15∼18公分,免削皮), 後者因費工單價較高。經人工粗分後的蘆筍再以日本製的機器進行重量分級,數字越大莖越粗, 分級後將同規格的蘆筍200∼250公克綁成一束裝於保鮮盒冷藏,蘆筍因蒸散快,出貨前需直立吸 水補充水分,以免出貨後失水乾癟黃化,吸水量也會影響其品質。設施蘆筍由於病害少、品質 佳,業者多走訂貨及市場行口等高價通路,唯其運輸採常溫仍會影響蘆筍採後品質與貯藏壽命。
將軍農會則以露天栽培契作為主,以「紅將軍」為品牌商標行銷,個別農戶採收後運至農會共 同分級、包裝與運銷,盛產期每天貨量可達200公斤,因露天蘆筍產期3∼6月,本次以訪視硬體 設備為主,包裝場內配置冷氣、日本微電腦分級機、分束機與冷藏庫,農會採後處理流程略 有不同,當天採收的蘆筍經修整與機械分級後,即直立吸水並冷藏於5℃,隔天再進行包裝 出貨,包裝材質為紙箱或印有紅將軍商標的LDPE袋,本場計畫成果顯示PE袋保鮮效果較 紙箱佳,PE袋包裝的綠蘆筍可維持顏色鮮綠、飽滿無失水、保鮮期最長可達40天。將軍 蘆筍目前銷售通路最多為臺北拍賣市場 (常溫),其次為愛買等量販店 (7℃),另有少量網購 宅配 (4℃冷藏車),近年來更增加香港等國外訂單 (空運10℃)。
臺南地區綠蘆筍生產行之有年,已建立穩定的栽培技術、產品品質與口碑,但在採後處理、 貯運流程與貯藏技術等研究較少,本場透過執行冷鏈計畫與專家訪視建議,結合現有栽培技術 與採後研究、優化採後處理流程、開發包裝技術與冷鏈貯運,期望能讓臺南綠蘆筍在內外銷市場 更上一層樓。
【文圖/楊颺】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莖菜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