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農產品加工班結訓 培育產品升級尖兵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了協助農民有意從事農產品初級加工及建立安全衛生觀念,運用在地農產原物料,創造產品附加價值及增加收益,提升整體農業產值。於114年6月10至12日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訓練中心2樓會議室及Ina廚房舉辦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農產品加工(蔬果雜糧)班,吸引了對農產加工有興趣之花蓮、宜蘭及其他地區農民共襄盛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表示,秉持著為農民服務精神,近年來設立花蓮區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協助地區農友進行乾燥、粉碎、碾製及焙炒等處理,已完成多項產品打樣。此外,透過農產加工整合服務體系的資源,提供農民後續商品化諮詢服務。隨著科技進步,未來加工技術運用會更多元,朝向全物利用,提高農產的價值,甚至邁向機能性方向發展。雖然加工技術是產品升級的重要一環,然而相關法規、衛生觀念也不能忽視,期望學員要具備完備知能,運用3天所學之加工技術及規範,開發安全衛生、符合規定之自家加工產品。
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涵蓋了加工法規、加工技術、實務經験及加工廠參訪等。踏入加工領域不得不知的相關法規,包含食品良好衛生規範、食品標示規範與案例、農業設施容許使用申請等;加工技術及原理以教授蔬果雜糧為主,包含農產品加工概論、乾燥加工、果醬加工、粉碎加工、焙炒加工、蔬菜醃漬等;產業實務方面,則規劃初級加工達人經驗傳承及優質加工廠觀摩研習。
講師以實際案例取代嚴肅的法規,激發學員興趣,尤其學員關心食品衛生、產品上架標示等問題,有熱烈討論;在加工實作課程,又興起一波學習熱潮,操作環節氣氛熱烈,首先登場的是果乾製作,學員學習如何製作高品質鳳梨果乾,接著是果醬製作,以市場容易取得的紅龍果、鳳梨做為原料;焙炒加工製作香氣濃郁的玄米茶及黑豆茶,經講師耐心指導,細心講解環節,從米的浸泡到焙炒火候控制,讓學員對焙炒加工有更深的認識和後續加工想法。
蔬菜醃漬課程則讓學員如何製作醃脆花瓜和黃金泡菜。講師不僅教授課堂教的醃漬材料,還分享不同材料運用,製作出多樣化口味產品,讓學員在品嘗自己做的醃脆花瓜時皆讚不絕口。另外為協助農友進行初級加工,了解加工諮詢及測試場域,帶領學員參觀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之乾燥、粉碎、碾製及焙炒等設備及打樣產品;課程接近尾聲,安排至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了解中心的農產加工場域之營運狀況,以及安排加工體驗,學員於觀摩行程中不斷提問及認真聆聽。
結業座談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劉興榮科長主持,認真傾聽學員心聲。學員在座談會發言相當踴躍,除了表示課程豐富又實用外,也建議法規課程多留時間發問、分深淺2階段性課程等。現場學員建議及意見,劉興榮科長及輔導員陳柏翰助理研究員,給予完善回應。學員結訓後回到農場工作崗位,如遇有農產品加工問題,歡迎隨時來電聯繫,該場將竭誠為您服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農藝食品加工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園藝食品加工
- 花改場--溫室搭建維護及智能設施班結業 增進農友因應氣候變遷能力114/09/17
- 花改場--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114/09/17
- 花改場--花改場與農校通力合作 培養農友小型農機具安全操作、養謢技能114/09/17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小米栽培管理班 傳承卓清部落農耕文化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加工最重要的一哩路 瑞穗鄉農會推廣大樓暨文旦加工廠落成啟用114/09/17
- 山蘇在原鄉部落的利用與加工114/07/23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太巴塱Faki和Fayi的部落生活記憶--37114/07/09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太巴塱Faki和Fayi的部落生活記憶--36114/07/09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太巴塱Faki和Fayi的部落生活記憶--35114/07/09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太巴塱Faki和Fayi的部落生活記憶--341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