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雨中珍珠-雨來菇--05
就是你了! 不織布
看好雨來菇未來的發展價值,能為部落帶來穩定收益,本場於五年前開始了雨來菇人工栽培的各項試驗,並且完成了「無土栽培穩定生產技術」。
當年第一步進行的是各種栽培資材的比較,測試包括了砂質壤土、碎石、抑制蓆、不織布等不同資材。結果顯示,利用不織布做為栽培資材,出現的藻體不僅色澤好、生長量佳,同時也最為肥厚。
目前市面上人工栽培業者,幾乎都是使用碎石來栽培。但碎石的吸水性差,反而需要更多的水分補給;相較之下,不織布的吸水力較好,可減少噴灌水量,水量過多時也具有排水性。
不織布還有多項優點,像是方便取得、價格不貴;栽培後無雜質汙染,因此採收後清洗非常快速,簡單沖一沖即可食用或販售,這點比起野外採集的要洗上一下午,實在是強太多了!甚至比碎石地上的可能會包裹粉塵,也乾淨了許多。
自己控制 不是老天爺
而與目前市面上所有栽培方式的最大不同之處,是本場採用了設施栽培方式。
這是在戶外試驗,連續兩年遭遇大雨而報銷,所換來的慘痛經驗。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發現了設施的各項優點,而且是以簡易網室,再加上60%的遮陰網即可做到的。
「在設施內各種微氣候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以及水分都能控制。」改良課前代理研究員黃中建簡單明瞭的形容,「不像戶外是老天爺在控制!」
戶外生長的雨來菇,依靠的是自然界不斷的乾濕循環來成長;而在設施內,則可量身訂做,打造出最佳的生長環境。
根據本場的研究結果顯示,雨來菇最合適的栽培溫度為25~30℃間;光照度約9350~11270LUX;濕度範圍則為53~95%之間。
而且溫度、光照度、濕度這三項因子必須互相搭配,缺一不可。例如,若是雨來菇感受的溫度是在適宜溫度之外,會有生長遲緩或停滯休眠的情況;如果光照度過強,就會改變雨來菇本身的成分,造成顏色偏黃,賣相不佳;而若濕度過高,則容易造成損傷,阻礙生產期程。
小小的雨來菇,對於它的生長環境,可是很有想法的呢!
而在可完全掌控的環境下,這三項因子的調控盡在掌握之中,培養出來的藻體色澤呈現深綠色或翠綠色,藻體QQ有彈性且厚實,這才是雨來菇最美的樣子。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花蓮區農情月刊--國際交流 夏威夷辣椒專家Dr. Michael Kantar來場114/07/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有機食用百合儲藏技術改進--02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有機食用百合儲藏技術改進--01114/06/05
- 植物醫師專欄-薑的病害防治:選用健康種苗是關鍵114/05/29
- 洋蔥產業一貫化機械作業示範觀摩會114/05/29
- 2025瓜果嘉年華登場! 臺南農改場攜手種苗協會 推動智慧生產與優良品種技術交流114/05/14
-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3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2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1114/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