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綠球體誘導技術 加速東洋山蘇花種苗繁殖--03
							作者:王啟正
							公佈日期:114 年 03 月 21 日
						
						目前,綠球體誘導技術已有使用在許多蕨類植物的案例,如應用在孢子少、或無孢子形成的波士頓腎蕨及窗簾蕨,雖然這類蕨類能夠形成走莖,但透過綠球體的培養,能使小苗生長狀態整齊一致;也可應用在孢子繁殖緩慢或有難度的蕨類,如鐵線蕨、鹿角蕨等,利用綠球體繁殖可以減少等待產生孢子及其萌發的漫長時間,且由於綠球體培養過程的變異率低,也能應用於需要保存遺傳資源的蕨類,如筆筒樹。
利用山蘇母株短縮莖為培養材料,在組織培養的條件下可進行綠球體的誘導。透過培養基中的植物賀爾蒙可調控綠球體的增殖或分化,培養瓶中的綠球體不會受到季節或氣候限制,能夠穩定繁殖山蘇種苗。
山蘇自誘導綠球體至長成小芽約需8-12週的時間,而小芽培養至可出瓶馴化之種苗大小約12-16週左右,雖然小芽也可以嘗試出瓶,但須保持較高的相對濕度直到小芽穩定才會開始生長,因此可能會有小幅度的失敗率,而作為種苗合適的出瓶大小應培養至長出10片以上完整葉,且苗株直徑達0.5公分,其馴化成功率可達90%以上。
結語
山蘇在臺灣可供食用、藥用及觀賞用,於蔬菜、葉材和盆栽皆有其重要性,栽培面積及產量在近5年都保持在一定的數量,顯示山蘇在國內市場已有常態性的供需需求。為穩定山蘇品質、促進生長速度、強化機能性之應用,本場目前著重在品系的選拔,期選出產量高或耐氣候逆境的蔬菜用品系,並利用綠球體培養技術大量繁殖優良品系,保留其優良性狀,使農民未來有新品種選擇來更新種苗,進而提高山蘇產業的多元發展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延伸閱讀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大同四南坡地農業 種綠肥避連作、保肥力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5/13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 花改場--逆轉缺工讓吉安韭菜「長長韭韭」114/05/12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綠球體誘導技術 加速東洋山蘇花種苗繁殖--02114/03/21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