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循環農業再提升 本場輔導紀元農莊發展循環場域
本場輔導轄區農場邁入循環農業行列,今年度與宜蘭縣三星鄉紀元農莊合作,首先盤點農場循環料源,並根據現行經營現況繪製物質流循環圖,為將來循環場域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將從稻殼、米糠及豆渣等循環料源再利用,結合農場的蔬食餐廳、休閒遊程等,打造零廢棄的永續農場。
紀元農莊吳慶鐘班長表示,農莊近年除了生產水稻、雜糧及蔬菜,經營方向跨足農產品與食品加工,項目包括醬油、豆腐乳、食用油、玄米茶、米糠茶等產品,除了國內銷售外,他也針對國外市場進行展售計畫。除此之外,農莊也積極推廣食農教育,包括農事及加工體驗、綠色療癒、蔬食餐飲等多元發展。
本場與吳班長共同盤點農場循環資源,稻殼、米糠、豆渣和雞糞是主要農業副產物。他表示目前這些資源農場皆有初步的運用,稻殼除了部分用於雞舍墊料外,也提供給鄰近小農作為土壤改良資材;米糠則計畫製油、茶包和肥料;豆渣則主要作為雞隻的飼料或田間堆肥,但量多難以完全消化;雞糞可發酵為果樹肥料,形成自然循環。
據此本場將繪製物質流循環圖,並初步規畫該農莊的循環物資利用。土肥研究室倪禮豐助研員將與三升農機公司研發小型稻殼爐,預計於農莊設置示範點,可應用於稻穀及豆渣烘乾。在飼料方面,農莊目前餵食自種玉米、米糠和豆渣並搭配外購資材,倪禮豐也將提供場內研發的配方,利用農場原物料自行調配雞飼料。
針對農莊蔬食餐廳,蘭陽分場林文華副研員建議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出發,食材極低的碳里程,是極具循環概念的蔬食料理。他也建議可透過菜單設計、展示空間規劃等方式,向顧客傳達農莊的理念與特色。農業推廣科孫正華副研員則針對農莊的食農教案進行輔導,設計更具系統性的食農教育課程與教具,甚至介接其他專業團隊相互合作,將農莊打造成寓教於樂的學習場域。
紀元農莊目前已朝向多元發展道路發展,本場將協助其深化農業循環、環境永續理念,透過循環農業的實踐,展現對土地的關懷。期望未來隨著本場的加入與技術提升,讓紀元農莊成為一座兼具友善生產、食農教育、循環自給的環境永續實踐農場場域。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肥料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農業剩餘資材燃料灰燼肥料化應用114/10/27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抗青枯病番茄品系篩選初探.pdf114/10/0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東方果實蠅誘殺防治技巧簡介114/10/02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